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诗海拾贝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赏析】 诗人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都缺少知音。“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一生对谢朓十分敬慕,谢朓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朓当年晚登三山一样,境遇不幸,心情苦闷,因而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朓笔下的江景,联想到谢朓写此诗的心情,于是发出了结句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忧愁。这正是此诗的命意所在。
◎语林撷英
课文名句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怀才不遇名句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4.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杜甫《古柏行》
5.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李贺《开愁歌》
6.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
——陆游《长相思》
山水诗名句
1.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谢朓《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
2.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
——谢朓《闲坐》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作者卡片
姓 名 谢灵运
生卒年 385~433
朝 代 南朝·宋
字号称谓 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
籍 贯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相关资料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刘宋初期,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被公认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作品《山居赋》颇有名。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姓 名 谢 朓
生卒年 464~499
朝 代 南朝·齐
字号称谓 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并称“大小宣城”
籍 贯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相关资料 著名山水诗人,存诗二百多首。谢朓和谢灵运同族,并称“大小谢”,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后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背景呈现
《登池上楼》
景平元年(423)春天,作者仕途失意,被贬永嘉,心怀怨恨(刘宋是篡晋而成立的,且本来谢灵运在晋时是世族,地位特殊,现在却受到监视、贬抑),因此自出任永嘉太守之后,他总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以此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此诗是在他久病初愈时所作。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本诗是诗人即将离开建康(今南京)去宣城任太守时,因留恋京城,傍晚登上京城外的三山(即三山矶,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回望京邑,只见一派大自然的壮丽美景,去国怀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作了此诗。
◎知识链接
山水诗派:中国南朝宋代出现的诗歌流派。开创山水诗派的大师是谢灵运。其实,在此之前的东晋晚期,士族寄情山水,优游名胜,在他们的玄言诗中已出现了一些写景名句,发挥老庄自然哲学来赞美江南山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作品。直至唐代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创作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一、字音辨识
潜虬(qiú) 岖嵚(qīn) 流霰(xiàn)
飞甍(ménɡ) 鬒(zhěn) 卧疴(kē)
褰开(qiān) 豳歌(bīn)
二、通假字
徇禄反穷海 “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绪
2.所
四、词类活用
1.飞鸿响远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嘹亮
2.衾枕昧节候 名词用作动词,仰卧在衾枕上面
3.祁祁伤豳歌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
4.萋萋感楚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伤
5.白日丽飞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丽
五、古今异义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退耕 退耕力不任 退出官位隐居耕田 退还耕地,不再作为耕地使用
绪 初景革绪风 残余的 开端,头绪;心情、思想;事业、功业
征 无闷征在今 验证,证明 远行,讨伐,召集
佳期 佳期怅何许 诗中指还乡之期 结婚的日子;男女幽会的时间
六、特殊句式
1.池塘生春草 倒装句
2.园柳变鸣禽 倒装句
1.从全诗来看,《登池上楼》的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我的理解]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诗人望见了哪些景色?用原诗句作答。
[我的理解]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3.文脉梳理
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登池上楼》的开头写“潜虬”“飞鸿”的作用是什么?诗人为什么感到惭愧?
[名师指津] 从“我”与“潜虬”“飞鸿”的对比中得出答案。
[我的理解] 用潜虬、飞鸿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的处境艰难。诗人因自己既不能像潜游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而感到惭愧。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很欣赏。这两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名师指津] 内容上,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即可;手法上,抓住季节的特点来写,赋景以情。
[我的理解]
内容上 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禽鸟鸣声也已变换,生动形象
手法上 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自然贴切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从整体上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名师指津] 点题—写景—抒情。或:写景—抒情。
[我的理解]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点明主题,交代作者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第二部分,描绘作者登山所见到的壮丽景象。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眷恋家乡的感情。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杂英满芳甸”,写登山临江所见的春晚美景。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滞淫”至最后,写遥望京都的故乡情思。
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的三至八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其目的是什么?
[名师指津] 抓住关键字并联系常用写景手法分析。
[我的理解]
手 法 目 的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静景有夕阳、澄江、杂英等,动景有喧嚣的小鸟。又调动多种感官,既写绚丽的颜色,又写美妙的声音 通过这些手法,描绘了一幅夕阳美景图。诗人写景的目的是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美好,越舍不得离开。自然转入对故乡思念之情的抒发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余霞像彩云,澄江像白练
5.《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中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名师指津] 比喻自己回望京邑。分析手法时注意分析作用。
[我的理解] 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采用了用典的写法。这样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是千古名句,妙在何处?
[名师指津] 从描绘的画面、运用的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
[我的理解]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搭配和谐:晚霞之红艳、澄江之平静,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锦,将澄江比喻成白练,美不胜收。
《南朝诗两首》都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简要分析。
[名师指津] 重点解说美景反而使诗人伤感即可。
[我的理解] 《登池上楼》中初春景色生机盎然。仕途遇挫的诗人久病初愈,看到这种富有生气的景色虽一时愉悦,但仍难以尽遣心中的郁闷,反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引发诗人希望归隐的情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如画,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本诗开头八句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洗练流丽;最后六句抒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所以不忍离去;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却无心欣赏而罢宴。诗人将乐景与哀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效果。
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想象、联想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写法指导
想象和联想是阅读和写作必备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注意扩大自己的素材积累,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
2.充分利用有关联想的知识,让自己懂得联想的种类和特性,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
3.阅读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诗歌或文章,尝试运用联想进行定向训练,以期熟能生巧。
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类似联想。就是类比事物之间在本质上具有某种相似点,通过类似联想,可以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2.对比联想。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以表达鲜明的爱憎之情。
3.因果联想。即对事物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的一种联想方法。
◎范文示例
春风渐渐地来了,像妩媚的姑娘,让柳枝也模仿她,小鸟也模仿她;柳枝模仿她婀娜的腰肢,小鸟模仿她圆润的嗓音。多日来沉寂的池面,水色变得一片青绿,春越来越深了,水面也越来越绿,渐渐地成了一片绿潭,那偶尔冒出的一茎水草,真让人感到这就是一圃小园。不知道什么时候,
柳树由一抹淡绿的烟霭生成了一树翠绿的柳枝,像一袭凝碧的衣裳,柳枝间偶尔传出一两声呢喃,让人迷惑,是柳笛还是黄莺?
才情与仕途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人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它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谢灵运在山水诗方面的创建。但是诗歌的亨达往往是诗人仕途窘艰的表现,才子谢灵运的遭遇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深思。在谢灵运生活的那个时代,才华与灵性只是帝王权杖上的缀饰。皇帝只把他看作吟诵风月的文士,从没有给他经世格物的机会。每次皇家宴会,他都陪侍左右,谈赏文辞。而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于是他开始消极抵抗,常常称病不上朝,在家里植花种草,开凿池塘。有时他不辞而别,率领仆役外出游弋山水,任诞恣肆使他每每遭到权臣构陷。御用文人的生活黯然了他雄奇的抱负,人才与奴才的取舍劳顿了他疲倦的心灵。
◎适用话题
故园如梦
抖落一地的风尘,我寻找故园留给我的记忆,在这彷徨的深夜,我难以成眠。
故园是一支抒情的老歌。无论咫尺天涯,它总在我的思念里。那曾经沧桑的老屋,如今已然面目全非,老屋前面的盘根错节的桃树,已然在岁月的刻刀下轰然倒下。已不能再爬上它的背脊啃噬它甘甜的果实,已不能在夏夜徐徐的凉风中聆听妈妈讲述狼外婆的故事。也许,那根须已在大地的腹部深埋,恒久地长眠于土地的怀抱,而此时却无比清晰地站立于我的梦境。还有玩泥丸的小屋前的那棵垂柳呢?它是否也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殆尽?曾在春暖花开柳叶婆娑时,抚弄它苗条的身躯,也曾替它梳理嫩绿的发丝,那汪浅浅流淌的水沟倒映的妩媚,见证了我儿时的童真。
故园是一幅古老的图画。山水琴音,空蒙旷远。没有勾勒,没有渲染,它是纯天然的记忆。记取那屋前的竹林,林子里埋藏了多少儿时的五彩的童谣。孩子们都来了,追逐嬉戏,采撷太阳投在竹林中的星星点点的光斑,虔诚的小手托捧出一个个并不成熟的梦幻,像追日的夸父捧着了圣洁的向往;大人们都来了,汗涔涔地摇着自编的大蒲扇。阿公把并不牢靠的隋唐讲进水浒,没有人能指出他的错误,只津津有味地摆谈张飞杀岳飞,谁将是最后的胜者。在这里,
成群的蚊蝇是近不了身的,早有好事的二阿公用飘落的竹叶燃起一堆烟火,忽明忽灭,连暮归的蜻蜓也只能在洞外踟蹰,只等人们尽兴而返后才得以安歇。要是你在夜深人静时,突然被阿婆的鬼故事吓醒,你静静地聆听,竹叶在晚风里起舞了,竹衣在破壳了,那声音,都能清清楚楚地传到你的耳朵里来。你得赶紧缩了脖子,钻进被窝里,噢,要不,那是狼外婆出来觅食,能听到你吁出的气息哩。
故园是一曲斑斓的童谣。没有比故园的那山更莽苍,野生的翅果,翻飞的蝶儿,自在的飞鸟,蜿蜒的小径,都是一样怀念;没有比故园的那小溪更欢腾,咬人的螃蟹,轻快的鱼儿,活蹦的马虾,都有浪漫的童趣;没有比故园的那池塘更清澄,飞溅的浪花,畅快的游弋,尽情地荡涤,仿佛如昨,又如盆栽的花木,时刻但无声地在我的小窗前凝望。
故园还是一首壮怀的古诗。游子背井离乡。漂泊流离之后,那孤独寂寥的梦境所拥有最多的就是故乡。故乡袅袅的炊烟,暮归的牧童,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为我吟唱怀念的诗;故乡的亲人,故乡的质朴与敦厚,都是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热爱我的家乡,我眷念我的故园。
【赏评】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用“故园是一支抒情的老歌”“故园是一幅古老的图画”“故园是一曲斑斓的童谣”“故园还是一首壮怀的古诗”等语句串起全文,表达了对故园深深的赞美与怀念。结构清晰严谨,内容充实感人,是一首发自内心的故园赞歌。
创新,航天梦的强大引擎
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随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中华民族向着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又迈出坚实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火箭首发成功、新发射场初战告捷,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新的长征”——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而且向世界表明,曾经一度是世界航天追赶者的中国,已经在世界航天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正在打开“一片天地”。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是航天事业的第一动力。从天地往返到航天员出舱行走,从交会对接到多人多天太空驻留,从空间实验室稳步推进到探月工程捷报频传……不断刷新着中华民族太空高度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这个强有力的引擎。
创新,引领中国航天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航天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中国航天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创造了从“三垂一远”的发射模式到“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从独具中国特色的舱体结构到中国首创的交会对接模式等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中国航天跟上甚至引领着世界航天发展新方向,掌握着全球空间竞争的战略主动。
创新,引领中国航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天空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届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中国航天将全面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
创新,引领中国航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航天,提升国家实力;航天,拉动国民经济。今天,我国1 100多种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2 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领域。随着中国空间站逐步建成,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日益完善,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卫星遨游苍穹,中国航天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创新,引领中国航天形成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航天发展的每一步,无不注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全国100多所研究院所、3 0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参加载人航天工程,工程涉及的人员达几十万人、零部件有数十万个。工程中,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航天发展的科学和人才基础。充满活力的全国大协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创新,引领中国航天打造宏大人才队伍。“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航天创新,贵在接力。目前中国航天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这是最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事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载人航天工程影响的不断扩大,使航天事业有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主动投身航天、献身航天。中国航天人身上,显现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力量。
太空无垠,探索无限。对中国航天而言,每一个新高度都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接连发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随着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顺利推进,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在近地轨道组装大型空间站,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科研实验;组装飞往月球、火星等天体的飞行器,让中华民族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
航天梦连着中国梦。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中国航天人,必将不断攀登航天科技新高峰、开拓航天事业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媚外 联袂 魅惑 梦寐以求
B.愧怍 振作 作坊 门衰祚薄
C.衣衾 岖嵚 褰开 钦差大臣
D.豳歌 呦呦 悠然 利害攸关
解析:选A。A.都读mèi;B.“作坊”的“作”读zuō,其他读zuò;C.“褰”读qiān,其他读qīn;D.“豳”读bīn,其他读yōu。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B.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绪风:余风,指寒气
C.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无闷:无限的郁闷
D.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滞淫:久留
解析:选C。“无闷”语出《易经·乾卦》,诗中是用典,含义是“没有烦闷”。
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B.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C.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D.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解析:选D。D项,不是对偶句,上下两句的词性不相同,也不相对。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池塘生春草,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离群难处心。
(3)潜虬媚幽姿,______________。
(4)薄霄愧云浮,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参差皆可见。
(6)喧鸟覆春洲,______________。
答案:(1)园柳变鸣禽 (2)索居易永久 (3)飞鸿响远音
(4)栖川怍渊沉 (5)白日丽飞甍 (6)杂英满芳甸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紧扣“晚”“望”二字写夕阳美景,在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解析:抓住最精练、传神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绮”“练”两个字用得最好。通过这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美妙绝伦。
6.“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两句在整首诗的结构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两句诗处在诗歌的中间部分,可以考虑其是否具有过渡作用。
答案:“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欢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7.古人评价诗歌,常用“诗眼”一词。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
解析:“诗眼”有两种:一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二是一首诗中能揭示诗歌主旨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怅”字。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发的故乡之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而“怅”字正是这种情感的直接体现。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8~10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8.诗歌的开头两句属于什么描写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
解析:抓住这两句诗中的“起坐”二字可知是动作描写,“不能寐”“起坐”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忧思,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婉转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解析: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关键诗句把握,根据诗中“不能寐”“起坐”“徘徊”“忧思”“伤心”等词语,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的情景,表达了孤独不安的忧思。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等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之景,抒发了一种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忧思之情。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诗人难以入睡,披衣起坐,弹琴来抒发心曲,这是从眼前的实景来写的。
B.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富有象征意味。
C.五、六两句,诗人着重从视觉的角度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
D.在这首诗中,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具体说出来,而是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解析:选C。五、六两句,诗人着重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这里的景象未必完全是实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除夜有怀
崔 涂[注]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 崔涂:字礼山,唐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漂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
11.天涯漂泊的诗人所写的诗句中常寄寓羁旅之愁。下列诗句不包含“羁旅之愁”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选A。A.是对朋友的劝慰,明朗豪迈。
12.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
答:
答案: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了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诗人心境的凄冷。
三、语言表达
13.如今写微博已成为人们表达交流的快捷平台。有朋友在微博中表达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见解,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就山水诗(或田园诗,或送别诗)作仿写,表达你对古典诗词的认识。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例句: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答: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要先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描述这种诗歌的特点,然后再举出这种诗歌常用的意象。
答案:(示例)山水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优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14.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所唱的歌。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①________具一份天籁之美。②________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中。《诗经》中那些“采薇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③________,后代写山水的诗人,④________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⑤________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珍贵的生命之音。
解析:关联词语的使用,要依据语境与搭配;使用的目的是使语句的表意更加准确,句间关系更加清楚,强调的重点更加突出。
答案:①更 ②因为 ③所以 ④一旦(只要) ⑤便(就)
PAGE
- 1 -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媚外 联袂 魅惑 梦寐以求
B.愧怍 振作 作坊 门衰祚薄
C.衣衾 岖嵚 褰开 钦差大臣
D.豳歌 呦呦 悠然 利害攸关
解析:选A。A.都读mèi;B.“作坊”的“作”读zuō,其他读zuò;C.“褰”读qiān,其他读qīn;D.“豳”读bīn,其他读yōu。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B.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绪风:余风,指寒气
C.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无闷:无限的郁闷
D.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滞淫:久留
解析:选C。“无闷”语出《易经·乾卦》,诗中是用典,含义是“没有烦闷”。
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B.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C.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D.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解析:选D。D项,不是对偶句,上下两句的词性不相同,也不相对。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池塘生春草,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离群难处心。
(3)潜虬媚幽姿,______________。
(4)薄霄愧云浮,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参差皆可见。
(6)喧鸟覆春洲,______________。
答案:(1)园柳变鸣禽 (2)索居易永久 (3)飞鸿响远音
(4)栖川怍渊沉 (5)白日丽飞甍 (6)杂英满芳甸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紧扣“晚”“望”二字写夕阳美景,在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解析:抓住最精练、传神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绮”“练”两个字用得最好。通过这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美妙绝伦。
6.“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两句在整首诗的结构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两句诗处在诗歌的中间部分,可以考虑其是否具有过渡作用。
答案:“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欢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7.古人评价诗歌,常用“诗眼”一词。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
解析:“诗眼”有两种:一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二是一首诗中能揭示诗歌主旨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怅”字。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发的故乡之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而“怅”字正是这种情感的直接体现。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8~10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8.诗歌的开头两句属于什么描写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
解析:抓住这两句诗中的“起坐”二字可知是动作描写,“不能寐”“起坐”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忧思,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婉转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解析: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关键诗句把握,根据诗中“不能寐”“起坐”“徘徊”“忧思”“伤心”等词语,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的情景,表达了孤独不安的忧思。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等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之景,抒发了一种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忧思之情。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诗人难以入睡,披衣起坐,弹琴来抒发心曲,这是从眼前的实景来写的。
B.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富有象征意味。
C.五、六两句,诗人着重从视觉的角度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
D.在这首诗中,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具体说出来,而是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解析:选C。五、六两句,诗人着重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这里的景象未必完全是实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除夜有怀
崔 涂[注]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 崔涂:字礼山,唐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漂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
11.天涯漂泊的诗人所写的诗句中常寄寓羁旅之愁。下列诗句不包含“羁旅之愁”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选A。A.是对朋友的劝慰,明朗豪迈。
12.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
答:
答案: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了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诗人心境的凄冷。
三、语言表达
13.如今写微博已成为人们表达交流的快捷平台。有朋友在微博中表达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见解,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就山水诗(或田园诗,或送别诗)作仿写,表达你对古典诗词的认识。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例句: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答: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要先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描述这种诗歌的特点,然后再举出这种诗歌常用的意象。
答案:(示例)山水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优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14.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所唱的歌。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①________具一份天籁之美。②________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中。《诗经》中那些“采薇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③________,后代写山水的诗人,④________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⑤________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珍贵的生命之音。
解析:关联词语的使用,要依据语境与搭配;使用的目的是使语句的表意更加准确,句间关系更加清楚,强调的重点更加突出。
答案:①更 ②因为 ③所以 ④一旦(只要) ⑤便(就)
PAGE
- 1 -
(共60张PPT)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反”通“返”,返回
形容词,残余的
名词,头绪
与动词连用,构成所字结构
被动句的标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嘹亮
名词用作动词,仰卧在衾枕上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丽
倒装句
倒装句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晨课诵读
书声琅琅诵诗文
课前预习案
掀起你的盖头来
》课堂探究采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课后拓展案
转益多师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