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7 11:44:59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匪”,通“非”,不是
动词,能,能够
动词,获得,得到
形容词,对,恰当,合适
动词,怎能
动词,阻挡
动词,把守
动词,应当,应该
动词,会,将会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语助词,无义
形容词词尾,无义
形容词,高
形容词,危险
形容词,正,端正
动词,飞越
动词,停止
形容词,走不通的
形容词,与人世隔绝的
副词,仅、只、唯独
副词,只管、尽管
副词,只要、只需
副词,只是
名词作状语,向西
雄、雌,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变色
为动用法,为……发愁
指时间久远。
可以凭借。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化为狼与豺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晨课诵读
书声琅琅诵诗文
》课前预
掀起你的盖头来
课堂探究案
吹尽狂沙始到金◆
蜀道来历
叹蜀道之高
蜀道高峻
景物凄清
蜀道难{叹蜀道之险
潜伏危机
山水险恶「忧虑关切
剑阁险要
叹战祸之烈
杀人惨景
课后拓展案亲
转益多师是师
乐观
忧国
蜀道难
面对逆境






15 蜀道难

一、基础考查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xū)    参井(shēn)   巉岩(chán)
B.飞湍(chuān) 崔嵬(wéi) 吮吸(sǔn)
C.咨嗟(zī) 猿猱(náo) 嗟乎(jiē)
D.喧豗(huī) 砯崖(pīnɡ) 胁息(xié)
解析:选B。“湍”读“tuān”,“吮”读“shǔn”。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解析:选B。现代汉语中的“九折”是“按九成折算”的意思,此处的意思是“回环曲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解析:选D。①与④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与③都是助词“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解析:选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李白出于对朋友的深厚友情,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舍不得与朋友分别的深情厚谊。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运用典故,想到吕尚、伊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C.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D.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解析:选A。A项,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6.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入手,分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诗。
答:                                  
                                    
                                    
答案:①反复,“行路难”的两次出现,强调了诗人的无助苦闷。②反问,“今安在”是无助之时的悲情呐喊,把诗人坎坷失意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B.“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侧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的畅快、愉悦。同时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D.“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解析:选B。B项,“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是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8.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答案: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表现了琴声的魅力,表现出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关 山 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9.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选A。A项,“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误,本诗应是从“征人”的角度来写的。
10.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答:                                  
                                    
                                    
解析:解答该题,抓住本诗的具体内容分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一幅图,重点写景,写景就是为了抒情;“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是一幅图,直接写边塞情况,为中间部分,作用可以考虑为承上启下;“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是一幅图,写将士思亲,体现诗歌的主旨及写作目的。最后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征战者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三、语用创新
11.依照下面画线的文字,仿写两句话,要求内容对仗,修辞一致。
他的仕途已被黑暗湮灭,他的心灵已被山水涤荡。他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他逃避现实的初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例句看,要引用李白的诗句,分析出诗句的思想内涵。
答案:(示例)他慨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叹出了他想入仕途却难入的感伤 他诉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道破了他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感伤
12.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字左右。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表达准确、得体、连贯的能力。解答时看清题干要求,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时,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说出喜欢的理由即可。
答案:(示例1)孔子与庄子——我更喜欢庄子。喜欢他持竿不顾曳尾于涂的悠然,喜欢他舍功利弃名禄的超然,喜欢他乘云气御飞龙的自在,更喜欢他击水千里、神游万里的逍遥。
(示例2)项羽与刘邦——我更喜欢项羽。壮志凌云而不得实现,英勇神武却沦为败将,豪气冲霄而垓下被围,即便如此,乌江可见证,他仍是一位可叹可敬的大英雄。
(示例3)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
(示例4)林黛玉与薛宝钗——我更喜欢林黛玉。这个孤标傲世的潇湘妃子,咏菊吟桃赏海棠才情绝美,比诗联句斗酒令技压群芳。即使命运寂寞,仍是晶莹剔透,人所共赏。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