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春 之 声
?诗海拾贝
春 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赏析】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颈联“转”,由静景而转至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语林撷英
王蒙经典语录集锦
1.不要着急。人生一世,最要紧的恰恰是耐心二字。
2.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暴跳如雷,从来不泼污水。
3.相信时间,时间对善良有利,对智慧和光明有利,对阴谋不利,对狭隘不利。
4.遗忘帮助我在一些事情上转过脸去,信念帮助我在另一些事情面前点燃起照明的火把。
5.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它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6.多好的事情都有过去的时候,多坏的事情也有过去的时候。
7.过于伟大或者过于卑微,过于高明或者过于愚蠢,过于奇特或者过于陈旧的话语,都值得怀疑。
8.颂扬别人常常是肯定自己,指责别人常常是反射着自己的弱点,嘲笑自己常常是嘲笑别人,给别人抬轿也是抬自己。
9.高尚有高尚的代价,低下有低下的收益,清高有清高的寂寞,混水摸鱼有混水摸鱼的红火,智慧有智慧的痛苦,愚傻有愚傻的福气。
?作者卡片
姓 名 王 蒙
出生年 1934
籍 贯 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
相关资料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中篇小说《蝴蝶》《布礼》,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春之声》等
?背景呈现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浩劫,无论在教育科技还是在经济建设,中国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中国现实是严峻的,对比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落后的局面是触目惊心的;但前景是光明的、美好的。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希望尽早结束社会动乱,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内容。
?知识链接
意识流和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的“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来说,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都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涟漪(lián)(yī) 铁砧(zhēn)
蕨麻(jué) 晕眩(xuàn)
屉(tì) 恍然(huǎnɡ)
醪糟(láo) 贫瘠(jí)
瓦瓴(línɡ) 采撷(xié)
凛冽(lǐn)(liè) 揿(qìn)
(2)多音字
颤 颤抖 chàn 缝 缝隙 fènɡ
颤栗 zhàn 缝纫 fénɡ
饮 饮食 yǐn 晕 晕眩 yùn
饮马 yìn 晕厥 yūn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混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机从中捞取利益。
(2)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3)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4.词语辨析
(1)喧嚣喧闹
喧嚣:指声音杂乱,不清静,有叫嚣、喧嚷之意。
喧闹:喧哗热闹;喧哗吵闹。
(2)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1.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提示: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要素要讲清)
[我的理解] 记述了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你感觉这篇小说和你平时看到的小说有哪些不同?试着说一说。
[我的理解] 情节不明显、时间和空间转换迅速、主人公思维自由活跃等等。
3.文脉梳理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下题目“春之声”的含义。
[名师指津]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春之声”象征的时代意义和蕴含的作者有关历史、现实、文明等的深度思考即可。
[我的理解] (1)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象征着20世纪80年代的万象更新。
(2)这一标题也蕴涵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理解,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与“未来”,“落后”与“文明”等的思考。
.在《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中,主人公的意识是怎样“流动”的?
[名师指津] 具体说明各段中主人公思维的顺序即可。
[我的理解] 在第一段中,主人公的思维顺序是:车身颤抖→人们轻轻地摇摆→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第二段中,主人公的思维顺序是: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家中的温情。
.文中有很多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加以分析。
[名师指津] 分析车厢小空间与世界大空间的对比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对比,指出对比预示的时代意义。
[我的理解] (1)文章主要运用了两种时空形式的对比。主人公岳之峰,在一个闷罐子车的小空间里联想着世界的大空间,在一个半明半暗、嘈杂拥挤的环境里,联想着一个现代文明的世界,在时空运转的时候联想着昔日的命运多艰。
(2)生活现象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比。如车厢的乱糟糟与童年生活的平静;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身与崭新的火车头;落后、令人不适的闷罐子车里,却有先进精巧的进口录音机在放德语歌曲。在一系列的对比中,预示着旧的落后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的力量正在打破这旧的壳破土而出,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鼓舞。
.小说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许多生动的语句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请认真品味下面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语言特色。
(1)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像是在给气管和肺作针灸。梅花针大概扎在肺叶上了。汗味就柔和得多了。方言的浓度在旱烟与汗味之间,既刺激,又亲切。还有南瓜的香味哩!
(2)黑压压的人头,压迫得白雪不白,冬青也不绿了。
(3)但是她的声音也淹没在轰轰轰,嗡嗡嗡,隆隆隆,不仅是七嘴八舌,而且是七十嘴八十舌的喧嚣里了。
(4)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
[名师指津] 围绕各句如何生动形象表达事物的特点归纳即可。
[我的理解] (1)用奇特的比喻,作者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比作“给气管和肺作针灸”,使平常的描写生动且令人回味。
(2)用奇妙的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人多这一特点,使语言特别富有情趣。
(3)连用三组拟声词,明写了车厢里多、杂、响、重的话语声,同时也暗摹了火车运行轰轰隆隆的节奏声,联想非常巧妙,形象传神。
(4)用“轻轻”“熏熏”“袅袅”等叠词,使小说的语言富有音韵美;同时,又使用了拟人手法,使语言恰当传神,极富感染力。
.这一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名师指津] 要重点解读“时空交错”的结构形式对强化思想内容(历史感和时代感)、刻画人物的作用。
[我的理解] 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上主要采用了时空交错的结构形式。这样写的好处:
(1)将岳之峰回乡途中所见的现实和他内心的联想结合为一体,突出了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以意识的不断转换来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碰撞。
(2)两种空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样安排,易于在对比之中形成反差,表现主人公面对现实的使命感。
(3)两种空间之中,以联想心理空间为主,这样突破了小说的时空、情节,对过去、未来、城市、乡村进行了深入阐述,更富有历史时代感。
(4)这两种空间的安排,有益于展示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
.《春之声》写岳之峰从国外考察归来,坐一辆条件恶劣的闷罐子车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探亲途中的所见所想,作品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根据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而是着力于呈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这些流动的意识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是以感情的线索贯串全篇,但是主人公的感情又是复杂的。那么,小说表露出主人公哪些情感呢?
[名师指津] 应从主人公怀乡、忧国和期待美好未来等角度举例解读。
[我的理解] (1)从小说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怀念父老的乡情。火车行进中轻轻晃动,疲惫不堪的人们如婴儿睡在母亲身边的摇篮里,温馨极了。岳之峰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童年的生活情景,再次看到狼狈不堪的老父亲被斗争时的可怜相,自己当年因回家住了四天而招来写不完的检讨。荒唐岁月不堪回首。思念老父,担忧老父命运多蹇的忧思静静地流泻出来。今日,沉积20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真是喜从天降。他要以最快速度,飞回老家,同老父一起欢庆,并尽一份儿子的孝心。
(2)从小说中又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忧国忧民之情思。铁轨的噪音,使人联想到了京剧锣鼓中的不和谐,生活中的悖谬,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如新的火车头与旧的闷罐子车,越来越多的人口与物质享用不和谐。然而,录音机里美好的音乐声却给人们带来了鼓舞和希望。由此而联想到人们久久盼望寻找的“新生活”,小说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传达出春的旋律,歌颂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新转机。
(3)从小说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期待美好未来的深情。《春之声圆舞曲》优美的旋律,妇女学习外语的情景,使岳之峰联想到西北高原和那逝去了的遥远的北平,因而唤起了主人公青春的活力,眼前似乎出现了无限的生机——教育的振兴、科技的发展、知识人才的培养……由《泉水叮咚》的优美民族曲调,自然引出了爱情的解放,思想的解冻,春归大地,祖国处处可见春天的信息。岳之峰所耳闻目睹的一切,突现了一条鲜明的主题线索: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历史性的革命,尽管这种变化目前只见小小萌芽而已,但这毕竟是“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
这篇“意识流”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采用了独特的“放射性”结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名师指津] “放射性”意味着“笔触”虽自由,但总有一个“端点”。扣住此点分析即可。
[我的理解]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伸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呈现出放射性的线条。所有的线条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闷罐子车里的主人公的心灵。小说采用这种“放射性结构”,纵笔所向,古今中外,乡风城貌,全无拘束,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象征手法的运用
?写法指导
本篇小说多处使用象征手法,如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象征祖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无限希望和憧憬。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这里作者用破烂的闷罐子车象征落后的生活,用崭新的火车头象征未来生活的希望。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个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与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但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因为象征体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雷电象征反动势力,而在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雷电则成了歌颂对象。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的,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范文示例
我是森林中的乐者,鲜枝绿叶颇爱伴着我的步伐曼舞,于是林间随着我的到来,合成了千亩摇曳、万树和声而成的华丽而壮美的交响。
我是大漠中的痴情者,苍袤绵沙随着我的身影前行。于是那一片朦胧的灿金委身于我不曾止息的奔走,与我一同缱绻至天涯。
我疲倦地四处觅地停歇,却令孩童赞为温柔的爱抚;我俯望时代变迁而捶胸感叹,却轻撩起了少女柔顺的长发,轻轻吹皱了一汪春水,悄悄拂去了一冬凋零。
雷雨即至,我怒啸红尘飘摇;秋叶萧条,我亦用低吟传达着自己悲戚的哀悼;银装纷落,我亦用绝世才情谱就一场精灵华舞;春水消融,我亦用清歌亮喉唤醒三月沉寂,还世界一派蓬勃生机的真容。
我跨越时代,纵贯时空,却毫无主宰万物的姿态;我望尘起尘落,叹息从这一分钟离开,空余无奈;我接受过人类对自然的膜拜,望尽历史兴衰,要知道我挽不住成败,一如我留不住四季更替。红尘啊,你又何必怀揣对我的期待,让我看遍欢合凄哀。
我传递了历史的气息,见证了岁月的无情,承载了生命的洒脱。我一如历史的低喃,岁月的傲睨,生命的笑立!我又如一位永远的浪漫诗人,远走天涯,写下一代代流传不息的华美诗札,令万载红尘去评价!
《春之声》中,岳之峰下车后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月、烟草花和约翰·施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他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这是春天的旋律,带来了早春的消息。他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是的,祖国虽然落后,但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不向落后投降。不管富强之路多么曲折,多么崎岖,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来,古老的中国“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最热切的渴望,最深沉的梦想。
?适用话题
春天的速度
徐 迅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有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来;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他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
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
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象,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
(节选自《散文选刊》)
未来可以去小行星上采矿?
中国10年内就能做到
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8日表示,小行星资源开发必将是未来航天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只要去做,10年内就能开展示范性工程;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他说。
科技日报记者从当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的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了解到,小行星特别是近地小行星,是近期最有价值的太空探索目标之一。五院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办公室技术负责人黄江川认为,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次高起点、标志性的小行星探测任务。
叶培建在会上表示,利用小行星天体自身的轨道特性、物质特性等,开发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有些小行星稀有金属含量能达到地球的数倍,价值几十万亿美元;小行星整体也可以作为巨型航天器进行开发。目前主要的设想方案,包括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平台和星际航行平台。
资源开发平台近期方案设想是,捕获一颗小行星,将其控制在可达范围内,然后开展机器人或载人资源开采,获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资源后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矿物资源,开展在轨建造工作等。
“从未来载人小行星探测的衔接性、提取小行星资源支持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角度,以及捕获后对地球的碰撞威胁、动力学可行性角度考虑,我国未来实施的小行星捕获任务,或许会将小行星‘抓’到环月高轨或日地拉格朗日2点。”叶培建说。
该方案的远期设想,是将小行星作为太空中转站,为人类建立空间设施及星际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基础材料,开展更深远的探测任务。
星际航行平台方案将对小行星的轨道进行利用。其设想是,让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着陆,或休眠或开展探测,其间将小行星作为摆渡平台。当小行星到达合适的位置,探测器再飞向深空目标。此举可减少探测器的推进剂需求,降低探测器规模或拓展探测距离。未来,人类还能在小行星上建立密闭的大型生态循环系统,利用小行星的能源收集和供给维持系统运行;利用小天体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地球重力环境,以满足宇航员的居住要求,形成一个个太空移动家园。
设想很美好,和现实之间却隔着众多技术坎。叶培建说,小行星探测在“选、探、控、用”等方面涉及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在选择小行星目标时,涉及参数识别与分析、科学价值评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对目标小行星开展前期探测,要解决长时间星际飞行电源与燃料供给、深空暗弱目标自主导航,以及弱引力天体的捕获、着陆与附着、表面运动等问题;对于选择并到达的小行星目标,需解决如何在近距离实现小行星操控作业的问题,包括消除小行星的自旋,偏移它的轨道或将其转移至目标区域等。
对小行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首先要攻克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叶培建说,这是勘测、获取地外天体的天然或废弃资源,用于维持可长期在地外生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包括对目的地的勘测、勘探,原始资源的采集和预处理,原始资源转化为推进剂、能源、生保等消耗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以及原位资源利用的工厂和设备支持。
一、基础考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种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B.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C.不论是他的眼泪还是感激,也不论是他的狰狞丑恶还是老实善良,这一切都快要随着他的消失而云消雾散了。
D.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百年孤独》带给我的美妙的阅读体验,尤其是那些翻云覆雨、时空倒错的想象和叙事。
解析:选C。A项,“掩耳盗铃”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此处不合语境。B项,“春意阑珊”意为春天的气象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此处为错用。D项,“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像烟一样,雾一样地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地忘却吧?
B.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吹一声尖厉的哨子,仰望着蓝天白云,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
C.长达两个小时的谈心会,积存于代表们心中的疑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
D.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解析:选A。B.语序不当,语意不连贯,“吹一声尖厉的哨子,仰望着蓝天白云,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应为“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C.搭配不当,“消除”就是没有了,不能用“一定程度”修饰。D.句式杂糅,“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杂糅,去掉“顺利回国”。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①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
②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
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
④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⑤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
A.⑤①②③④ B.⑤②①④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①④③
解析:选B。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接着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活下来的都是傻子
客机在大沙漠里失事,仅有十一人幸存。沙漠的白天气温高达六十摄氏度,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水源,人很快就会渴死。
这十一个人中,有大学教授、家庭主妇、政府官员、公司经理、部队军官……此外,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
他们出发去找水源。大沙漠仿佛是个魔鬼,不断地同这些可怜人开着玩笑——他们先后三次欢呼狂叫着,冲向水草丰茂的绿洲,可那绿洲却无情地向后退却、退却,直至消失。是海市蜃楼!
次日中午,当他们又一次被海市蜃楼愚弄后,所有人都躺倒了,除了傻子彼得。他焦急地问别人:“那个水不就在这吗?为什么不见了?”
好心的家庭主妇告诉他:“彼得,认命吧,那只是海市蜃楼!”
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只是渴得厉害,他只想喝水。他吃力地攀上了前面一个五十多米高的沙丘,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连滚带爬地下来,兴奋地嚷着:“水塘,一个水塘!”
这次,没有一个人答理他,包括那个善良的家庭主妇。彼得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拔腿再次朝沙丘上爬,翻过了沙丘,吼叫着消失在沙丘的另一边。
“可怜的傻子,他疯了!”大学教授嘟哝了一句。
二十多分钟后,当彼得刚冲到水塘旁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彼得一跃跳进了水塘中……
大风刮了一天一夜。三天后当救援人员寻找到他们时,那十个人已经全死了,有的尸首已被沙土掩埋了。只有水塘边的傻子彼得安然无恙,除了瘦了些。
救援人员把他带到遇难者的身边,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何以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目睹伙伴们的惨状,彼得哭了。他抽泣着说:“我和他们说了那边有个水塘,他们说那是海市蜃楼。我不懂什么是海市蜃楼,我只想去那边喝水,我就拼命跑去了——真的,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海市蜃楼吗?他们为什么这么恨海市蜃楼,宁愿渴死也不去喝海市蜃楼里的水?”
彼得瞪着他那双无知的、泪汪汪的大眼睛,虔诚地向救援人员请教着。
他说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他三天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的叙述突出了水源对这十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当其他十个人都明白这是被海市蜃楼愚弄了之后,傻子彼得却还在焦急地问别人,这一情节刻画了傻子的傻。
C.傻子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只想喝水,正是他的这种生理本能救了他。
D.当彼得找到真正的水塘的时候,其他人都不愿意相信他,小说以此讽刺了那些自视聪明的“文化人”。
解析:选C。C.救了彼得的不是他的生理本能,而是他的执着精神。
5.“傻子”彼得的主要个性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准确概括出彼得的个性特征,从与彼得有关的情节及与彼得有关的人物身上寻找答案。分析时一般有几个角度:精神品质、自身能力、思想修养等。解题时,应列举出具体的事例。
答案:①没有知识,却喜欢对知识刨根究底。例如,他很想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那些人为什么那么恨海市蜃楼。②心中有目标并能执着追求。例如,虽然绿洲一次次往后退,且同伴都放弃了,他却坚持寻找水源。③心地善良。例如,他发现水塘后,急着返回告诉同伴。
6.小说中那十个“有知识”的人为什么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十个‘有知识’的人为什么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作答时要从“有知识”的人与“傻子”的对比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十个“有知识”的人死了而一个没有知识的傻子却活了下来,死与不死的原因,与这些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因此,探究时必须紧扣人物的个性特征。
答案:①他们遭遇了几次“海市蜃楼”之后就认命,不能坚持不懈地寻找水源。②自视聪明,不相信普通人,彼得说他发现了水源,他们不肯相信。③迷信书本知识,做了知识的奴隶。
三、语用创新
7.在一次奥运会上,我国一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冠军。在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的提问时,他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怎样回答会更好些呢?请你替这位运动员设计一个回答。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王蒙认为原来的表达方式“有些粗糙”,所以设计的回答要做到语意委婉,有礼有节。
答案:是的,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我们今后会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机会。至于夺冠是否偶然,我想,任何人仅凭运气和他人失误是得不到金牌的。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概括这则材料的主旨。
西湖读书节在浙江杭州开幕。作为读书节顾问的作家王蒙表示,当下阅读碰到的问题是文学似乎被边缘化了。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悲观,认为文学依靠语言,能激发人的思维,还希望社会少点野蛮和无知,多点文明和智慧。
答: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基本流程:(1)筛选信息(如有导语要关注导语),找出新闻陈述的主体——王蒙,事件——谈阅读,找到新闻的观点——不悲观、提出希望;(2)组织语言,压缩成句,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主体、事件、观点)。
答案:王蒙称对文学阅读不悲观,希望社会少点野蛮无知。
9.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解析:这是高三学习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要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听课,发现规律,在练习中使用这些规律,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再通过之前的流程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答案: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PAGE
- 1 -
(共59张PPT)
第三单元 小说(1)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晨课诵读
书声琅琅诵诗文
》课前预
掀起你的盖头来
课堂探究案
吹尽狂沙始到金◆
春之声
过去多艰日月
闷罐子车
破旧车身
出国考察
主人公
回乡探亲
崭新车头
64
眼前时代转机
春之声”曲
前后对比新旧冲突
落后环境发生变化
新的力量破土而出
课后拓展案亲
转益多师是师
祖国富强
梦想
希望
春之声
改革
自强
13 春 之 声
一、基础考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种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B.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C.不论是他的眼泪还是感激,也不论是他的狰狞丑恶还是老实善良,这一切都快要随着他的消失而云消雾散了。
D.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百年孤独》带给我的美妙的阅读体验,尤其是那些翻云覆雨、时空倒错的想象和叙事。
解析:选C。A项,“掩耳盗铃”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此处不合语境。B项,“春意阑珊”意为春天的气象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此处为错用。D项,“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像烟一样,雾一样地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地忘却吧?
B.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吹一声尖厉的哨子,仰望着蓝天白云,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
C.长达两个小时的谈心会,积存于代表们心中的疑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
D.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解析:选A。B.语序不当,语意不连贯,“吹一声尖厉的哨子,仰望着蓝天白云,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应为“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C.搭配不当,“消除”就是没有了,不能用“一定程度”修饰。D.句式杂糅,“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杂糅,去掉“顺利回国”。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①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
②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
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
④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⑤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
A.⑤①②③④ B.⑤②①④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①④③
解析:选B。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接着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活下来的都是傻子
客机在大沙漠里失事,仅有十一人幸存。沙漠的白天气温高达六十摄氏度,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水源,人很快就会渴死。
这十一个人中,有大学教授、家庭主妇、政府官员、公司经理、部队军官……此外,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
他们出发去找水源。大沙漠仿佛是个魔鬼,不断地同这些可怜人开着玩笑——他们先后三次欢呼狂叫着,冲向水草丰茂的绿洲,可那绿洲却无情地向后退却、退却,直至消失。是海市蜃楼!
次日中午,当他们又一次被海市蜃楼愚弄后,所有人都躺倒了,除了傻子彼得。他焦急地问别人:“那个水不就在这吗?为什么不见了?”
好心的家庭主妇告诉他:“彼得,认命吧,那只是海市蜃楼!”
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只是渴得厉害,他只想喝水。他吃力地攀上了前面一个五十多米高的沙丘,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连滚带爬地下来,兴奋地嚷着:“水塘,一个水塘!”
这次,没有一个人答理他,包括那个善良的家庭主妇。彼得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拔腿再次朝沙丘上爬,翻过了沙丘,吼叫着消失在沙丘的另一边。
“可怜的傻子,他疯了!”大学教授嘟哝了一句。
二十多分钟后,当彼得刚冲到水塘旁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彼得一跃跳进了水塘中……
大风刮了一天一夜。三天后当救援人员寻找到他们时,那十个人已经全死了,有的尸首已被沙土掩埋了。只有水塘边的傻子彼得安然无恙,除了瘦了些。
救援人员把他带到遇难者的身边,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何以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目睹伙伴们的惨状,彼得哭了。他抽泣着说:“我和他们说了那边有个水塘,他们说那是海市蜃楼。我不懂什么是海市蜃楼,我只想去那边喝水,我就拼命跑去了——真的,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海市蜃楼吗?他们为什么这么恨海市蜃楼,宁愿渴死也不去喝海市蜃楼里的水?”
彼得瞪着他那双无知的、泪汪汪的大眼睛,虔诚地向救援人员请教着。
他说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他三天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的叙述突出了水源对这十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当其他十个人都明白这是被海市蜃楼愚弄了之后,傻子彼得却还在焦急地问别人,这一情节刻画了傻子的傻。
C.傻子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只想喝水,正是他的这种生理本能救了他。
D.当彼得找到真正的水塘的时候,其他人都不愿意相信他,小说以此讽刺了那些自视聪明的“文化人”。
解析:选C。C.救了彼得的不是他的生理本能,而是他的执着精神。
5.“傻子”彼得的主要个性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准确概括出彼得的个性特征,从与彼得有关的情节及与彼得有关的人物身上寻找答案。分析时一般有几个角度:精神品质、自身能力、思想修养等。解题时,应列举出具体的事例。
答案:①没有知识,却喜欢对知识刨根究底。例如,他很想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那些人为什么那么恨海市蜃楼。②心中有目标并能执着追求。例如,虽然绿洲一次次往后退,且同伴都放弃了,他却坚持寻找水源。③心地善良。例如,他发现水塘后,急着返回告诉同伴。
6.小说中那十个“有知识”的人为什么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十个‘有知识’的人为什么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作答时要从“有知识”的人与“傻子”的对比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十个“有知识”的人死了而一个没有知识的傻子却活了下来,死与不死的原因,与这些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因此,探究时必须紧扣人物的个性特征。
答案:①他们遭遇了几次“海市蜃楼”之后就认命,不能坚持不懈地寻找水源。②自视聪明,不相信普通人,彼得说他发现了水源,他们不肯相信。③迷信书本知识,做了知识的奴隶。
三、语用创新
7.在一次奥运会上,我国一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冠军。在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的提问时,他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怎样回答会更好些呢?请你替这位运动员设计一个回答。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王蒙认为原来的表达方式“有些粗糙”,所以设计的回答要做到语意委婉,有礼有节。
答案:是的,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我们今后会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机会。至于夺冠是否偶然,我想,任何人仅凭运气和他人失误是得不到金牌的。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概括这则材料的主旨。
西湖读书节在浙江杭州开幕。作为读书节顾问的作家王蒙表示,当下阅读碰到的问题是文学似乎被边缘化了。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悲观,认为文学依靠语言,能激发人的思维,还希望社会少点野蛮和无知,多点文明和智慧。
答: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基本流程:(1)筛选信息(如有导语要关注导语),找出新闻陈述的主体——王蒙,事件——谈阅读,找到新闻的观点——不悲观、提出希望;(2)组织语言,压缩成句,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主体、事件、观点)。
答案:王蒙称对文学阅读不悲观,希望社会少点野蛮无知。
9.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解析:这是高三学习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要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听课,发现规律,在练习中使用这些规律,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再通过之前的流程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答案: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