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 习作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学习 目标 1.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学会分配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重点 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 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
难点 学会分配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选自古典文学名著文章。我们把感受到的展示给没有看过的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吧。 学生听讲 知识导入
讲授新课 一.集思广益,探究演法。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准备剧本?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 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成人物之间的对话。 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 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 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 排练有何要求?每小组选导演一名、主要演员四名、别组取经员一名、道具服装一名。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很多书,有没有让你感动的?有没有让你豁然开朗的?有没有让你感到温暖的?写下来就是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读后感。(板书课题) 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等内容之后,把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内容联系实际写下来。三.了解写法。怎样写作者的“感”?作者的这些感想是因何产生的? 感是重点 联系实际 怎样安排读后感的写作顺序呢? 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或书,并概括地写出自己的总体收获。 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 联系实际,具体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悟出的道理。你会概括读后感的写法吗?“五部曲” 点——开篇点题,引出感受; 介——介绍主要内容; 议——围绕观点展开议论; 联——联系实际陈述观点; 结——总结感受,首尾呼应。 如何定题目呢? 可以以“读《×××》有感”为题目。 还可以以“《×××》读后感”为题目。 还可以以“正标题——读《×××》有感”为题目。 写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写读后感不是大篇幅抄录原文,而是简单地概括主要内容,应以读后的体会、感受为主。 要写出真情实感,所写感想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样才能感动读者。 要写出独特的新鲜的感受,内容要新颖、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读者。 课文《草船借箭》,你读后有何感想? 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智过人,用智慧挫败周瑜的阴谋,用实力让对手心服口服;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终是自己吃亏,只能认输。 你认为向谁学习呢? 诸葛亮 学习他的什么? 机智聪明,善于观察,博学多才 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以“《×××》读后感”或“读《×××》有感”为题,练习写读后感。 师巡视并指导拓展提高 你喜欢这篇读后感吗?红楼梦读后感 前十回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每次读到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时,她对自己的离别仇恨,伤心往事,花儿的枯萎,都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感伤,也许正如书中所说,她前世是一棵绛珠仙草,来到世间还泪。他面对世间的丑陋,不公,也只能暗自落泪。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课堂练习你会根据《草船借箭》改写课本剧吗? 时间:白天 地点:周瑜帐中 人物:周瑜、诸葛亮 道具:桌椅、纸笔、酒壶酒杯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一天,他把诸葛亮请到帐中议事) 周瑜:(严肃)今日请先生到帐中,是为了和先生商议军事。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敢问先生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不紧不慢)我认为用弓箭最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之言,正合我意,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但今军中缺箭,劳烦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若有所思)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何时用? 周瑜:(试探)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假装皱了皱眉头,挥挥手中的羽扇)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笑里藏刀)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毫不犹豫)只要三天。 周瑜:(心中窃喜,故作严肃)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十分自信)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大笔一挥,立下军令状) 周瑜:(看了看军令状,满意地点点头,收好军令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先生果然言而有信,我这里略备了一些酒菜,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我先告辞。(退下) 作业布置 你会写读后感吗?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有一段描写的特别好,那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见到王熙凤时的场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边是红楼梦中一位有名的主角,个性鲜明的“凤辣子”。 这短短一段话一位生动形象的角色就浮现在读者们的眼前了。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整篇名著核心人物,传奇故事的中心—林黛玉。林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真算得上是绝顶聪明。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又显黛玉识大体。再过来见王夫人时,在坐位上还是如此,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贾政虽不在家,始终是不坐贾政之位的。 这些描写不仅能看出林黛玉的聪明伶俐,家教极好,更能看出在那个时代连小孩儿都要从小接受等级制度,控制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代表了家族,对于小孩儿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包袱啊。 学生分析朗读 学生理解 拓展提高 学生练习 思考理解 师生合作,老师指点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课本剧。同学们在今后读文章或书时,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识记内容,更能让我们深入体会到文章或书的情感。
板书 怎么表演课本剧 选文 改编 排练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