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设问]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考、回答: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猜想。 宏观展示,引入微观思考。??从原子结构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言]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 领悟。 ?? 从宏观到微观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键[讲解]我们知道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如果要破坏这种作用就需消耗436kJ/mol的能量。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多个原子间。[板书]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引言]根据构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类型,现在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领悟。?????分析概念的内涵及关键词:“相邻的”、“强烈的”。领悟。 ??为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做铺垫。?????培养学生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
[板书]二、离子键 [提问]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分析、叙述。?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带正电,氯原子得到了钠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的异性电荷相吸结合到一起,形成氯化钠。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从原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本质,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组织讨论]1.在食盐晶体中Na+与CI-间存在有哪些力?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呢?????[评价]对计谋讨论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并重复结论。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1.阴、阳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引力引力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2.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达到了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所以所谓阴、阳离子电荷相互中和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加深对静电作用的理解,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问题。?
[小结并板书]1.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引路]成键微粒:相互作用:成键过程: [讲述]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我们初中所学过的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的盐、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它们都含有离子键。[设疑]要想形成离子键、就必须有能提供阴、阳离子的物质,那么哪些物质能提供阴、阳离子呢?[讲解]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才能形成离子键,如铵离子与氯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 记录后在教师点拨引路下分析离子键的概念。阴、阳离子。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离子键。??分析回答出活泼金属提供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提供阴离子。???领悟。 ?加强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由个别一般的科学方法的培养。????深入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理解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引言]从上可以看出原子成键是和其最外层电子有关,那么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呢?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化学用语——电子式。[板书]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举例并讲解]原子电子式:H· Na·离子电子式:Na+ Mg2+[投影]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S Br Br- S2- 领悟。理解。领悟。?总结电子式的写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非金属阴离子电子式要做到“二标”即标“[]”和“电荷数”独立完成 ????? 初步掌握原子及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引言]用电子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以及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键间的关系。 ? ?
[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举例并讲解]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略 [设问]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与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何不同? [指导讨论]请同学们归纳小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注意事项。?请其他组对上述发言进行评议。?[评价]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正确评价,并重复要点。 ?根据左式描述其意义。领悟各式的含义及整体的含义,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和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的不同,并与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领悟书写方法。讨论。1.首先考虑箭号左方原子的摆放,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2.箭号右方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写时要注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3.箭号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合并写,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写。4.在标正负电荷时,特别要注意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通过分析比较,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讲清重点做准备。为突破难点做准备。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总结]结合学生总结,加以完善。[作业]课本第116页 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验室物中含有离子键。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BaCI2 NaF MgS K2O3.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 ?考察本节所学概念。???考察本节重点掌握情况。针对优秀学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拟人、讲述、练习、比较
教学用具 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 第四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
四、共价键
[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师]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 H2 + Cl2 = 2HCl
[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 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
[师]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
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讲解]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
[投影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NH3 、CH4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
[师]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几个共用电子对;然后再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
[对三个同学书写的结果进行评价,并纠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不知怎样确定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位置;
2、受离子键的影响,而出现中括号,或写成离子的形式;
3、把“”写成“=”。
[把正确结果书写于黑板上]
[板书]
[过渡]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的分子呢?下面,我们以氢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请大家写出氢原子的电子式。 (H×)
[问]要使氢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还差几个电子? 一个电子
[问]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使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两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应怎样合作? 形成共用电子对
[师]那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让一个同学把结果板书于黑板上]
[板书] H× + ×H —→
[师]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时,由于两个氢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相等,所以其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位于两原子的正中间,谁也不偏向谁。
[师]由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氢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那是因为氢原子和氢原子相遇时,每两个结合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问]为什么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组成的? 因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已达到稳定结构
[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易出现的错误是]
1.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写成了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2.把氮气的电子式写成∶N∶∶∶N∶
[写出正确结果][板书]
[师]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都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
以上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都是成键原子双方提供的,共用电子对能不能由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呢?我们可通过NH4+的形成及结构进行说明。
已知氨分子和氢离子可结合生成铵根离子。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的呢?分析氨分子和氢离子的电子式,即可揭开此谜。
[板书]
[讲解]从氨分子的电子式可以看出,氨分子的氮原子周围还有一对未共用电子,而氢离子的周围正好是空的。当氨分子和氢离子相遇时,它们一拍即合,即氢离子和氨分子结合时各原子周围都是稳定结构。这样,在氮原子和氢离子之间又新成了一种新的共价键,氨分子也因氢分子的介入而带正电荷,变成了铵根离子(NH4+),其电子式可表示如下:
[板书]
[师]像这种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配位键的性质和共价键相同,只是成键方式不同。
在多数共价键分子中的原子,彼此形成共用电子对后都达到稳定结构,还有一些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如BF3分子中的硼离子,外层只有6个电子;PCl5分子中的磷原子共用5对电子后,磷原子外层成了10个电子。同样的情况还有CO、NO2等分子,因此,化学键理论仍在不断发展中。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以上提到的几种粒子,表示成结构式分别为:
[板书]H—Cl O=C=O H—H Cl—Cl O=O N≡N
[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那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不是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氢氧化钠的结构来对此结论进行判断。
[问]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
[师]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板书]
[问]根据氢氧化钠的电子式分析,氢氧化钠中存在什么类型的化学键?
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
[师]十分正确。
[板书](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字样标在氢氧化钠电子式对应位置的下方)
[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这句话是否正确? 不正确
[师]因此,我们说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师]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板书]
[师]请大家标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在相应位置写上离子键、共价键]
[师]通过以上实例及以前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而在共价化合物中却不可能有离子键。
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都是共价键。如HCl中的H—Cl键和AlCl3的Al—Cl键。
[过渡]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 五、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师]理解化学键的定义时,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学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用化学键的观点来概略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第一步是金属钠和氯气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旧键断裂),其中金属钠破坏的是金属键,氯气分子断开的是共价键,它们分别得到钠原子和氯原子;第二步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相互结合,形成钠氯之间的化学键——离子键(新键形成)。分析其他化学反应,也可以得出过程类似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讲解并板书]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师]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H2分子与Cl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
先是H2分子与Cl2分子中的H—H键、Cl—Cl键被破坏,分别生成氯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氯原子与氢原子又以新的共价键结合成氯化氢分子。
[师]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
[投影展示]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项目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实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注:以上内容也可由学生自己填写。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
[布置作业]
课本8、9
[参考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Ba(OH)2 B.CaCl2 C.H2O D.H2
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C )
A.Na2O B.H2S
C.H2O2 D.N2 N∶∶∶N
4.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D )
A.CO2 B.PCl3 C.CCl4 D.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