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
任教年级
初四
课题
9.3溶液的浓度(课时1)—溶质质量分数
学科
化学
教学目标
1.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变式;理解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计算和归纳的能力。
2. 掌握不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和以合作探究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3. 体会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生活中溶液浓稀的关系;感受定量计算对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
2.固体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归纳固体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联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法、提问引导法、阅读法、演示法、启发法、点拨法、对比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模式
情景——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导学案模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课间上课前播放死海视频和盐水浮鸡蛋视频。
一、创景情景,明确目标(2分钟)
【图片设疑】大家看课间的视频和这些图片,这是死海的景象,你看到了人都怎么样?为什么人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过渡】盐水的密度大,也就是说盐水溶液浓度大。溶液浓度大小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衡量标准。物理上常用密度,生活中盐水可以尝,带颜色的可以根据颜色深浅判断,本节我们将介绍化学中的另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是学习目标,大家齐读。
【展示目标】
【板书课题】9.3溶液的浓度(课时1)
一、溶质质量分数(a%)
观看视频,回忆知识
回答:
1.浮在水面上。
2. 死海海水密度比人大,浮力大 。
齐读目标
联系物理知识,激发好奇心。
视频和图片引入,提问代入本课。
明确目标
二、课前自学,课上展示(3 分钟)
课前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个学生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并交换批改。
【学生投影展示】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a%)
1.溶液的浓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 的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可以使用符号a﹪表示。数值越大,溶液越 。
3.计算公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a%)= ×
4. 回忆旧知:
(1)溶液质量= +
(2)溶液质量(m)=)溶液密度(ρ)× 。
5.公式变式:
(1)溶质质量= ×
(2)溶剂质量= —
【学生评价】归还卷子,统计正确率,13个空,全对举手,错两个以内的举手。大家完成得不错。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鸡蛋代表人,模拟一下死海不死的景象。
课前阅读教材,填写完成预习任务。
投影展示
评价修改,统计准确率。
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阅读、归纳、自学的能力。
纠正错误,加深印象。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表扬鼓励。
三、小组合作,成果展示(34分钟)
【探究一】盐水浮鸡蛋实验 (4+6+3分钟)
学生小组实验,完成表格和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方案】
1.在大烧杯中放入50 mL水(水的ρ=1g/cm3),先将鸡蛋放到小烧杯里,将大烧杯中水倒入小烧杯,观察浮沉现象。
2.再将水倒回大烧杯里,向大烧杯中加入8克食盐,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后,将盐水倒入小烧杯,观察浮沉现象。
【数据处理】
溶质氯化钠的质量/g
溶剂水的质量/g
浮沉现象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8
50
浮
13.8%
【问题】将10克氯化钠加入一定量水中完全溶解,形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请问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多少?(答案:1000g和990g)
【投影展示】代表展示,组间互评,意见一致。
【讲授】结合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有两种表示方法:
【教师强调并板书】归纳常用的公式:(4分钟)
1.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a%) = m溶质/m溶液×100%
= [m溶质/m溶质+m溶剂)]×100%
2.公式变式:
(1)溶质质量= m溶液 × a%
(2)溶剂质量= m溶液 -- m溶质
(3)溶液质量= m溶质 ÷ a%
【过渡】这些是我们常用的公式,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进一步理解我们还要继续探究,一起看探究二。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处理数据。
小组讨论,解决困难和争议。
小组代表投影展示结果,组间评价。
培养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态度。
考察数学结果保留问题,使知识从细节上校准不出错。
组间互评,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公式的再次强调,利于学生区分不同公式的使用情况不同。
【探究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5+3)
【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各题:
1.溶解度有物理单位,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有物理单位吗?它能代表实际溶质溶解的质量吗?
2.未溶解的溶质能计入“溶质质量”中吗?
3.未饱和的和饱和的溶液有没有溶质质量分数?
4.使用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必须指明温度和压强吗?
5.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取出的和余下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6.向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是多少?此时溶液的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成果展示与教师强调】可以以抢答计分的形式呈现,学生互评,教师用设问的方式,强调第6题。
【过渡】可见,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来研究他们的联系。
自己思考,
小组讨论,
请教老师,
确定小组答案。
答:1.没有,不能
2.不能,只算溶解部分
3.都有
4.不需要
5.均为10%,因为溶液是均一的,各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与溶液多少 “无关”。
6. m质为10g;m质不变,m剂变大,m溶液变小,a%变小
培养对比分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会运用公式解答问题,分析不同操作对溶液和内部不同成分质量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固体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联系(7+2分钟)
【讨论与交流】:书P43
1.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已知某温度下某物质溶解度为S g。用含S的式子表示出,该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并比较与S%大小关系?
3.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否比饱和溶液还大?为什么?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成果展示】代表展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讲授】这就是固体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联系。饱和溶液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用定义式计算也可以使用a%=[S g/(S g+100g)]×100%计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使用定义式计算,且a%< [S g/(S g+100g)]×100% 。
小组讨论,请教老师,得出答案。
代表展示成果
答案:
1.不对,a%=[36g/(36 g+100g)]×100%=26.5%
2.a%=[S g/(S g+100g)]×100%
a%< S%
3.不能,因为同温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培养合作探究、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小结答疑;(1分钟)
本节就学到这,大家思考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呈现表格,对重点内容对比归纳和总结。
【板书内容】
二、溶质质量分数和固体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2.联系:
饱和溶液a%=[S g/(S g+100g)]×100%
不饱和溶液a%< [S g/(S g+100g)]×100%
【教师表格总结】
固体溶解度(S)
溶质质量分数(a%)
表示意义
定量表示溶解性大小
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
标准
100 g溶剂
无要求
状态
饱和状态
饱和或不饱和均可
单位
克(g)
无,以百分数表示
外界影响因素
受温(拓展:气体还受压强影响)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计算公式
S=(m质/ m剂)×100g
a%=(m质/m液)×100%
= [m质/m质+m剂)]×100%
联系
该温度下饱和溶液
a%= S g/(S g+100g)×100%
该温下不饱和溶液
a% < S g/(S g+100g)×100%
谁还有疑问? 师生共同帮助解答。
总结,
补充
质疑,讨论解惑
使知识网络化,并培养总结能力。
教师总结性表格的呈现,利于差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测试反馈(3+1分钟)
完成后,核对答案,统计准确率。
《测试题》
(每空10分)分数: 错题题号
1. 对“10%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100g食盐溶液中含有1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于9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2. 把20g氯化钠放入80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
A.10% B.20% C.25% D.33.3%
3.在t℃时,把A物质5g放入97g水中充分搅拌,物质未完全溶解,只得到100g溶液,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3% B.5% C.5.15% D.4.9%
4.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0% B.26.5% C.36% D.无法确定
5.在溶液中加水前后不变的是( )
A.溶液质量 B. .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从100g10%的食盐水中取出10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的体积
7.判断对错:
(1)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
(2)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8. (2011年大庆23题)在花卉市场常见到用营养液培育观赏植物。配制营养液的主要试剂之一是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现预配制这种硝酸钾溶液200克,需要硝酸钾固体= 克,需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答案: 1-6ABABCC 7对;错;8题:2.8,197.2
分析 回答
纠正错误认知
巩固反馈
查缺补漏
知识迁移
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力图 “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了”。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基础题:完成课本45页1、2题,抄题写在作业本上
2、能力题:完成导学案后面的附录题。
3、趣味题:生活中你们都看到哪些溶液,请找出溶液标签上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记作业
巩固知识,
提高对比、迁移能力。
增强兴趣
板
书
设
计
9.3 溶液的浓度(课时1)
一、溶质质量分数(a%)
1.公式:
a%= m溶质/m溶液×100%
= [m溶质/m溶质+m溶剂)]×100%
2.变式:(1)溶质质量= m溶液 × a%
(2)溶剂质量= m溶液 -- m溶质
(3)溶液质量= m溶质 ÷ a%
二、溶质质量分数和固体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2.联系:
饱和溶液a%=[S g/(S g+100g)]×100%
不饱和溶液a%< [S g/(S g+100g)]×100%
课
后
反
思
本节展示视频和图片,设问引出课题,使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引导等模式,过程应用了学生分组实验、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师点拨、表格对比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融合了生机互动、师机互动,借助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完美融合。
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以预设问题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互帮互助,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化学的探究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在创造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的同时,真正地实现了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标。
不过本节过程中,仍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导学案要让学生提早好好阅读,对实验方案和各个问题都要熟悉一些。
教师要尽量使用简洁的教学用语,注意控制课堂节奏。
注意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如课上“结果保留的问题”留做作业,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处理不错。
附录
《导学案后面的作业题》
一、本节重点内容:
溶解度(S)
溶质质量分数(a%)
表示意义
定量表示
定量表示
标准
溶剂
状态
单位
外界影响因素
计算公式
S=(m质/ m剂)×100g
联系
该温度下饱和溶液
a%=
该温下不饱和溶液
a% <
二、思考题:对不饱和溶液做下列操作,填写表格。
m质
m剂
m液
a%
蒸发水分(不析出固体)
加入溶质
加入溶剂
倒出部分溶液
加入相同溶液
结论: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