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一、几种传统发酵技术所用菌种比较
发酵技术 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腐乳发酵 泡菜发酵
所用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主要为毛霉 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 异养需氧 异养需氧 异养厌氧
适宜温度 18~25 ℃ 30~35 ℃ 15~18 ℃ 室温
主要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 二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二分裂生殖
主要用途 酿酒、发面 酿醋 制作腐乳 制作酸奶、泡菜
二、几种传统发酵食品制作的比较
(一)菌种来源
果酒、果醋制作:
酵母菌,葡萄皮上野生酵母
腐乳制作:毛霉、根霉、青霉等真菌,空气中
的生殖孢子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乳酸菌,空气中的孢子
有氧呼吸:(酵母菌繁殖)
C6H12O6 +6O2+6H2O 6CO2 + 12H20 +能量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C6H12O6 2CO2+2C5H2OH+能量
(二)发酵原理
酶
酶
酶
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氧气充足、糖源不足:
腐乳制作
泡菜制作
①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生成物
生成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
②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越高,颜色越深;浓度越低,颜色越浅。
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三)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果醋
果酒、果醋发酵
先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
再加盐控制毛霉的生长
控制毛霉的生长,
同时增加风味和口感
前期发酵
后期发酵
加盐腌制
加卤汤 装瓶
密封腌制
腐乳制作
原料加工
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加调味料装坛
加盐
盐水冷却
泡菜盐水
发酵
成品
测亚硝酸盐含量
制作泡菜实验操作过程: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
配制溶液
制备标准显色液
制备样品处理液
比色
(四)操作注意事项
1、制作葡萄酒时,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除去枝梗,从而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损坏,增加被杂菌感染的机会。
2、对发酵瓶、纱布、榨汁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每次排气时只要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防止发酵液污染。
3、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
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5、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6、腐乳制作过程中食盐的作用:
1)、析出豆腐水分
2)、调味
3)、食盐又能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和污染的杂菌繁殖。
7、腐乳制作时配制卤汤:
卤汤是由 及 配制而成。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左右。加酒可抑制 ,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调味。香辛料种类多可 ,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酒
香辛料
12 %
微生物的生长
调节腐乳的风味
①长毛时的温度 ②加盐腌制 ③卤汤中的酒精、辛香料 ④对用具的消毒灭菌 ⑤密封
8、腐乳制作过程中,避免杂菌污染的操作有
9、营养腐乳好坏的因素
豆腐含水量:70%;过高腐乳不易成型、过低腐乳较硬
加盐量;过少不足以抑制杂菌污染;过多影响腐乳口感
酒精量:12%;过多延长腐乳成熟时间、过少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10、泡菜腌制的条件及关键
①条件: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__________。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________含量增加。
②关键:泡菜制作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调料是泡菜制作的关键步骤。
食盐的用量
亚硝酸盐
乳酸菌发酵
(1)发酵初期
①参与的微生物种类: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较为活跃。
②发酵过程:该阶段主要大量消耗O2,并产生较多的CO2,使坛内逐渐形成无氧状态。
③发酵特点: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约为0.3%~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11、泡菜发酵过程
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其他,如乙醇、CO2等称异型乳酸发酵。
发酵产物中只有乳酸,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①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种类:乳酸菌。
②原因: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无氧状态形成。
③发酵特点:这时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为3.5~3.8。大肠杆菌、腐生菌、酵母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清香味。
(2)发酵中期
①发酵的主要微生物:仍然是乳酸菌。
②发酵特点:在此期间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乳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3)发酵后期
1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试验中用到的试剂及作用
序号 试剂、药品 作用
1 对氨基苯磺酸 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
2 盐酸 调节
3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与重氮化反应的产物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染料,作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指示剂
4 硅胶 干燥剂,用于干燥亚硝酸钠
5 干燥后的亚硝酸钠 制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显色液
6 氯化镉、氯化钡 溶于蒸馏水并用浓盐酸酸化后作为亚硝酸盐的提取剂
7 氢氧化钠 中和过多的盐酸,营造碱性环境
8 氢氧化铝 作为吸附剂,使泡菜滤液脱色,变澄清
9 蒸馏水 作为溶剂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受氧气的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增多抑制其它菌的活动) 积累,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继续积累,PH继续下降,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
含量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