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7 07: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面向学生
小学五年级
科目
科学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地球的运动》第7棵。本课是在前几课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 ? 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较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本课则是让学生根据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及四季的成因。学生将从探究中发现,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仪上将无杆影长度的变化,无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明白四季的形成不仅与地球的公转有关,还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学情分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四单元第七课。在此之前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公转已经有了了解,明白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学生对四季的成因认识比较模糊错乱,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地球在公转时,离太阳近就是夏天,离太阳远就是冬天。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是本课重点,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近无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着太阳公转的,所以地球上被太阳直射的区域会不断变化,这就使地球上产生了四季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通过实验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模拟等方法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对地球运动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直射和斜射,通过比较,形成对阳光强度因阳光照射角度而变化的认知,并结合对地球公转的观察提升对为四季成因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地球仪,电灯,幻灯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
电灯,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然景象导入
二、学习新内容

1、我们生活在南华山脚下一年中在山上能看到什么景物,分析各是什么季节 。
2、关于四季你还了解得到什么知识?
出示幻灯片(课题)
3、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现象?
二、模拟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观察
要真正了解四季的成因应该从研究地球运动开始。那地球是怎样公转的呢?
1、演示实验:地球公转
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地球公转模拟实验。
由教师强调:
2、为了要弄清四季的成因,我们在进行地球公转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
3、指导认识直射和斜射出示图片:

(1)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
(2)小结: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
4、探究四季的成因

(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
出示幻灯片
(2)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出示幻灯片:
(3)讨论: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你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小结: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成因?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
学生结合山中景物作出自已的判断。通过分析,了解四个季节。
2、学生说自已对四季的了解。
3、学生自由回答。
(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2)、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3)地球仪在转动地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学生回答:太阳的照射情况。
学生了解直射和斜射。
同桌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并填表)
(3)学生看图片后,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
学生举手回答 。
2、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
课堂教学活动记录表
活动
对象
活动项目
说明结果


?
?
?

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初步理解
学生态度是否认真
认真
是否积极提问、小组合作、交流做模拟实验
积极
都能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般
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积
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一般
?
能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方法有个性。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