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复习课
【学习目标】
1.
能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山地,会描述本区的地形特征。
2.
能利用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本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
能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4.
了解黄土高原景观特征,知道塬墚峁的形状、成因及特征
5.学会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和黄土高原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重点难点】
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2.
黄土高原的位置,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学生读文自学,读图分析归纳练习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自学导航】一、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描述本区的位置、范围。
2、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渤海、黄海、
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辽东丘陵。
在图上找出: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分析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是以平原山地为主,山环水绕的地表形态。
4.读图,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
(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3)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房顶坡度大:东北降雪多,可有效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的积存
墙体厚、窗户小:东北冬季气温低,有利保暖
二、农业案例: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学生看图片,了解标题中的“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2.学生自主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在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3.了解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以及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拓展:东北三省除了分布有广阔的平原,还有大面积的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可展示图片,介绍东北的林区及林产品。)
4.了解东北的湿地、生态危机及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黄土高原的景观,和东北三省有什么不同。
插入黄土高原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平时所见所闻,并结合图“黄土高原景观”,谈谈对黄土高原的印象。要让学生对它的位置范围有明确的概念,明确黄土高原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再问:为什么一看图片就知道这儿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以此来引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物质——厚厚的黄土引起重视。在介绍黄土高原的厚度以及在世界的地位之后,进一步提出质疑: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四、严重的水土流失
通过图片让学生意识到: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碎又会加剧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五、脆弱的生态环境
过渡:看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的不利影响,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
追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结果?
讨论: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六、生态建设
思考讨论:黄土高原的人们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仍然较快。思考下面各方面人士对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归纳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的差异。
【当堂检测】
导学方案训练案二P132
【课后反思】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