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花非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花非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2-16 17:0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花非花》
课时
一课时
所属单元
第1单元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执教者
课型
歌唱课
教材分析
《花非花》是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首歌曲,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 http: / / baike. / view / 5353.htm"
\t
"_blank )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结构,两小节为一句,旋律起伏,基本是上句上行,下句下行。词曲结合采用依字创腔,使歌曲犹如在吟诵,给人以无限的柔媚感。歌曲虽短,意境超脱,婉转优美,行板的速度增强了其朦胧感和意象感。
教学目标
学会用气息控制的演唱曲谱,合理调拨学生的歌唱音色和音准。通过吟诵和歌唱《花非花》,体会语感与乐感中的共通点,为更好表达歌曲意境奠定基础,又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音乐文化的兴趣。通过适度的二声部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吟诵与歌唱的结合,传递唯美歌曲意境。2、歌唱中,准确把握一字多音及二声部的音准、和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方式
课前组织一、音阶歌唱——导课二、吟诵轻唱——新歌教学三、创设意境——二声部教学四、古诗词歌曲——延伸拓展
邀请孩子们,一同畅游在典雅而又古朴的音乐世界里,享受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平和。五声音阶的认知与演唱(1)呈现一段旋律,能找出你们认识的音符吗?(2)调整学生音准和音色,控制每个声音都是圆润。
(3)讲解五声音阶的音符组成。(4)二声部和声训练,促进学生合唱技能。1、聆听古筝演奏,学生视唱曲谱,感受乐曲风格与情绪特点。2、介绍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3、分析旋律走向与音高特点,学生再次进行视唱与哼唱。(1)在歌唱中,寻找音与音之间幅度比较大地方,从而基本理解旋律的上行、下行、平行。(2)歌曲结束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把你带入怎样的意境中?
4、结合诗词古韵的特点,教师做示范配乐吟诵。借助旋律线,视听结合的手段,体验旋律与诗词之间的微妙关系。
5、在教师的指挥引领下,填词演唱《花非花》。1、歌曲的二度创作,在古诗词的意境表现上,增加朦胧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看教师手势来演唱歌曲。2、编配第二声部旋律,歌唱出缥缈感。3、欣赏课外作品欣赏《谷建芬新学堂专辑——古诗词20首》,让学生喜爱中国的音乐文化,拉近与古诗词的距离。
播放音乐《月满西楼》片段。学生唱五声音阶,有个认知过程。教师随伴奏音乐,进行曲谱视唱。学生互动模仿并演唱。1———|
2———
|
3———|
5———
|
6———|
(
板书)
从单声部到二声部,依托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1)曲谱清唱(2)跟琴视唱注意保持气息与音量均衡,准确把握音准。第一遍:欣赏古筝。第二遍:教师范唱。旋律风格:优雅、古色古香……乐曲是由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名字叫(黄自)。他带领着中国的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篇章。每个小节,在原旋律基础上变化节奏和旋律。跟随《花非花》伴奏音乐,学生反复视唱曲谱。
速度变慢;力度变弱。意境:江南水乡的幽静。……看手势吟诵。寻找出诵与唱之间在节奏、旋律、力度中的变化。a、听范唱b、看手势。你的歌声,让老师的手具有魔力。c、交替演唱。d、没有任何伴奏的清唱。轮唱。教师的示范,到生生之间的合作。注意歌唱时,长音的保持,气息的支撑。聆听上海小荧星合唱团的演唱。《游子吟》、《静夜诗》、《悯农》、《春晓》四选一,让孩子们聆听。
无反馈。肯定性反馈。音色与音准,通过歌唱来核对并及时调整、评价。歌唱对比,口头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态度,对唱特别好的乐句,进行及时评价和纠正,以启发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此环节学生以聆听为主,教师评价以口头肯定为主。教师示范、分析,练习反馈。对歌唱音不准、节奏不稳的学生加以指导。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在学生每一遍重复演唱中,教师评价肯定与纠错并存。合作评价或互评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教师口头反馈与同伴评价并存。
《花非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