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目标导航】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并学会描述其主要文化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认识到“黄土”对该区域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学会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5.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黄士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二、文明的摇篮
1.文明发展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2.名胜古迹
黄土高原地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
三、黄土高原的形成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想,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据科学研究表明,现在的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经过几百万年的堆积而成。
四、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黄士士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五、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2.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1)严重的水士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大量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六、水土保持
1.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2.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点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练习题】
【例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 B.东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
答案:D
【例2】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B.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C.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D.自然灾害频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解析:黄土高原包括山西全省、陕西的中部和北部,以及甘肃、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答案:B
【例3】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解析: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但人为原因是黄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答案:D
【例4】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答案:B
【例5】下列不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是( )
A.黄土塬 B.黄土峁 C.黄土梁 D.黄土坝
解析: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答案:D
【例6】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水成说 C.风成说 D.水土流失
解析: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因此,黄土高原正好形成在蒙古高原南缘是最好的证据。北风送土,填山没壑。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加上南方气候湿润加速土质分化,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答案:C
【例7】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C.千沟万壑,沟壑纵横 D.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解析:冰川纵横的是青藏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沟壑纵横的是黄土高原, 地势平坦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答案:C
【课堂练习】
1.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2.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我国东北辽阔的黑土地 B.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C.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区
3.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禁止采矿 B.陡坡开垦梯田
C.保持水土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4.黄土高原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起黄河 B.西至太行山 C.南抵秦岭 D.北至贺兰山
5.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地震 B.台风 C.水土流失 D.火山爆发
6.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A ,此山是黄土高原和 平原的分界线,西至乌鞘岭。
(2)黄土高原地区跨山西、 、宁夏、甘肃等省区。
(3)支流③是 。
(4)目前,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试分自然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1.B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其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
2.B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其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当地居民吃的是小米饭;黄土高原的居民,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3.C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缓坡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其根本就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
4.C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5.C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6.(1)太行山 华北 (2)陕西省 (3)渭河 (4)降水集中,多暴雨
【解析】(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此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至乌鞘岭。(2)黄土高原地区跨山西、陕西省、宁夏、甘肃等省区。(3)图中③是渭河。(4)目前,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其自然原因是降水集中,多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