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整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师:关于圆柱的表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什么?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内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突出圆柱的特征及侧面和表面展开图。
(1)、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无数条高)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生:我知道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上下一样粗,无数条高。
生: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
生:圆柱的表面展开是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圆柱有......,还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课件),圆柱的表面展开是......(课件)。
(课件演示,学生齐说)
二、练习。
1、基本练习。
师:大家学会的可真不少。会填吗?
(1)、填空。
(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它的一条边等于圆柱的( ),另一条边等于圆柱的( )。
(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它们的面积( )。
(2)、课件出示: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
(2)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
师:说说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求什么,怎样求?第(1)题谁先来?
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π×3的平方),可以求出圆的周长(π×3×2),可以求出......
师:根据给出的数据,求出侧面积。开始吧。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师:说说你的算式。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正确算出表面积吗?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师:根据数据我们可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如果给出一些数据,你能知道圆柱长什么样子吗?
连一连。
(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2)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9厘米。
学生口答。
师:能说说判断的理由吗?(还有其它的判断理由吗)
生:第1圆柱个直径是8厘米,高5厘米,这个圆柱比较扁。
生:第2个直径是2厘米,高6厘米,圆柱细长。
生:第3个周长25.12厘米,直径是8厘米,高9厘米,直径和高差不多,是第1个图。
三、解决实际问题。
师:数学学习重在应用,我们就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说说下面各题分别计算圆柱哪个部分的面积?
(1)制作一个圆柱形油桶需要多少铁皮?
(2)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需要多少皮?
(3)制作一个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
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练习二:
师:解决问题时,学会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7-9题 :
第7题 、用白铁皮做一根长2米、管口直径0.15米的圆柱形通风管(如下图),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
第8题 、制作一个底面直径24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形灯笼(如右图),在它的下底面和侧面糊上彩纸,至少需要彩纸多少平方厘米?
第9题、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上面没有盖,高6分米,底面半径1.8分米。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师:先说说每道题中告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就是求圆柱什么的?
师:先看第7题,谁来说?谁再来说?
师:你会解答吗?把这三道题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 师(出示第7题):谁来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就是求......算式)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能力真是强,我们继续看题。
课件出示10-12题。
第10题、右图的“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圆柱。制作20顶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第11题、广场上有一根花柱,高3.5米,底面半径0.5米,花柱的侧面和上面都插满塑料花。如果每平方米有40朵花,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第12题 、给5根这样的柱子刷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一共要油漆多少千克?
( 师:仔细看这几道题,和上面几题比,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题目复杂了。
师:说说每道题告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每道题复杂在哪里?
( 师:根据你的想法,把这3道题解答出来。老师有个建议,每题的计算步骤比较多,要有条理地写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谁来说说你的思路和算式。
学生汇报。
四、思维拓展。
师:现在我们去挑战更难一点的问题,有没有信心?
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是20厘米,长是1.8米。把它截成3段,使每一段的形状都是圆柱。截开后,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像这样截成4段、5段呢?
师:使每一段的形状都是圆柱,是怎样截的?(生可以演示:沿圆柱的侧面截)哪儿是增加的面积?要求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要知道什么?(增加了几个面,一个面的面积)。截一次,截几段?增加几个面?截3段,要截几次?增加几个面??
师出示截3段的过程图。
学生算出增加的面积。口答,师板书。
板书:100π×2=200π 100π×2×2=400π
师:截4段需要截几次?增加几个面?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截5段呢?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
100π×2×3=600π 100π×2×4=800π
师:这里面是不是隐含着什么规律呢?
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3段 100π×2×2=400π
4段 100π×2×3=600π
5段 100π×2×4=800π
如果S来表示圆柱的底面积,S加表示增加的面积,a表示段数,它们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S加=2S(a-1)
五、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