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档属性

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9 21: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认识孟子 ★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轲与其弟子万章等著.全书七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分为内篇七,外篇四.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伪撰.赵岐将七内篇各分上、下,为十四卷.《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四卷.内容记述孟子政治活动及仁政、孝义、性善等政治伦理哲学思想.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 四书」. 孟子和《孟子》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天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 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 古义: 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古义: 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 巩固国防.
威: 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寡助之至: 之,动词,到. 至,极点.
亲戚畔之:亲戚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 推总总分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排比类比论证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1、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
2、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预习第二章.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