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2019·山东初三)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A.石灰石、大理 B.纯碱、小苏 C.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2.(2018·全国初三专题练习)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3.(2018·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初三专题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食盐可作发酵粉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4.(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苛性钠——NaOH——碱
B.纯碱——KOH——盐
C.苏打——NaHCO3——酸
D.石灰石——CaO——氧化物
5.(2019·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6.(2017·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纯碱既可从内陆湖中提纯,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7.(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面所列各物质中能简便、粗略地确定某岩石样品中是否含碳酸钙的试剂是( )
A.蒸馏水 B.酚酞试液 C.烧碱溶液 D.稀盐酸
8.(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现有下列试剂供选择: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该用到的试剂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③④
9.(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
A.A B.B C.C D.D
10.(2019·三角塘镇中学初三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 H2O==H2CO3 B.2HC1 +Ca(OH)2=CaCl2+ 2H2O
C.2KMnO4K2MnO4+MnO2+O2↑ D.2Na+2H2O==2NaOH + H2↑
11.(2019·银川九中英才学校中考模拟)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12.(2019·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学校初三月考)下列各物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二、填空题
13.(2018·河南初三单元测试)我们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它有助于消化但胃酸过多,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可以用小苏打治疗,反应的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离子是 (离子符号表示)
14.(2019·东莞市石碣丽江学校初三月考)实验室有 4 种试剂,分别为 HNO3 溶液、CuSO4 溶液、MgCl2 溶液和 KOH 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 。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 。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 。
②HN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 。
三、简答题
15.(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试液
四、推断题
16.(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A~F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B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俗称纯碱,F是最常见溶剂。
请回答: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发生时的一个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17.(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17.(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钠、硝酸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2)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六、计算题
18.(2018·枣庄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月考)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课题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2019·山东初三)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A.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 C.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答案】A
【解析】A、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故A正确;
B、纯碱的化学式为:;小苏打的化学式为:,故B错误;
C、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氧化钙(化学式),消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化学式);故C错误;
D、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冰的化学式为,故D错误。故选A。
2.(2018·全国初三专题练习)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A
【解析】A、NaCl易溶于水,错误;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正确;C、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正确;D、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正确。
考点:考查有关NaCl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3.(2018·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初三专题练习)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食盐可作发酵粉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B
【解析】A.从食盐是调味品具有咸味,碳酸氢钠常用作发酵粉进行分析;
B.从石灰石的用途进行分析;
C.从碳酸氢钠的用途进行分析;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A,食盐有咸味,常用作厨房调味品,碳酸氢钠常用作发酵粉,故A错误;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故B正确;
C,碳酸钠可制玻璃,碳酸氢钠一般用于制灭火剂和发酵粉,故C错误;
D,常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为B。
4.(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苛性钠——NaOH——碱
B.纯碱——KOH——盐
C.苏打——NaHCO3——酸
D.石灰石——CaO——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A与物质及分类吻合,正确。B.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错误。C. 苏打是Na2CO3,属于盐,错误。D. 石灰石是CaCO3,属于盐,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分类的知识。
5.(2019·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答案】A
【解析】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会使人中毒;亚硝酸盐类都是致癌物; B.碳酸钙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被人体吸收,可做补钙剂;C.生理盐水 就是0.9% 的氯化钠溶液;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因碳酸氢钠和发面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更蓬松。选A
6.(2017·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纯碱既可从内陆湖中提纯,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答案】D
【解析】分析:A.从纯碱是,属于盐进行分析;
B.从纯碱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C.从一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和“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原理进行分析;
D.从食盐与水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解答:A,纯碱指的是,因此“纯碱”并不是碱,而属于盐类,故A正确;
B,纯碱可以与油脂反应,促进油脂水解,起到清洁作用,故B正确;
C,一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还可以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原理:(1) (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2) (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3) (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故C项正确;
D,食盐和纯碱都可溶于水,故无法通过溶于水进行判别,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7.(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面所列各物质中能简便、粗略地确定某岩石样品中是否含碳酸钙的试剂是( )
A.蒸馏水 B.酚酞试液 C.烧碱溶液 D.稀盐酸
【答案】D
【解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被测物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有产生气泡;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被测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A.蒸馏水与岩石样品作用时无明显现象,因此A错误;
B.因为岩石样品中的碳酸钙难能溶于水,所以酚酞试液与岩石样品作用也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
C.因为岩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不能溶于水,所以烧碱溶液与岩石样品作用也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发生,,故C错误;
D.当稀盐酸与岩石样品作用时,能观察到有气泡的产生,因此稀盐酸能简便、粗略地确定岩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所以D正确。
8.(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现有下列试剂供选择: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为了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该用到的试剂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贝壳时必须用到食醋和石灰水,故B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
【点睛】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从而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突出的表现为淹没土地,侵蚀海岸。所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提倡低碳生活理念。
9.(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变小,气球胀大。A.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气球缩小;B.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压强增大,气球缩小;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气球胀大;选D
点睛:理解气球的变化与压强的变化的关系。
10.(2019·三角塘镇中学初三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 H2O==H2CO3 B.2HC1 +Ca(OH)2=CaCl2+ 2H2O
C.2KMnO4K2MnO4+MnO2+O2↑ D.2Na+2H2O==2NaOH + H2↑
【答案】B
【解析】A选项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B选项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选项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选择B
11.(2019·银川九中英才学校中考模拟)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答案】B
【解析】A选项硝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合,能得到黄色溶液;
B选项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无色;
C选项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选项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故答案选择B。
12.(2019·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学校初三月考)下列各物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C选项碳酸钾和氢氧化钙产生沉淀;D选项中硝酸钾、氯化钠和氢氧化钡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答案选择D
二、填空题
13.(2018·河南初三单元测试)我们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它有助于消化但胃酸过多,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可以用小苏打治疗,反应的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离子是 (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NaHCO3+HCl==NaCl+H2O+CO2↑ Na+ 、Cl-
【解析】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HCO3+HCl==NaCl+H2O+C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是Na+ 、Cl-。
14.(2019·东莞市石碣丽江学校初三月考)实验室有 4 种试剂,分别为 HNO3 溶液、CuSO4 溶液、MgCl2 溶液和 KOH 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 。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 。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 。
②HN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 。
【答案】(1)CuSO4 溶液
(2)KOH 溶液
(3)①CuSO 4 + 2KOH = K2SO4+ Cu(OH)2↓ ②HNO3+ NaHCO3 = NaNO3+ H2O + CO2↑
【解析】(1)溶液中 Cu2+为蓝色,所以有色试剂为 CuSO4 溶液 。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在这四种试剂中,HNO3 只能与 KOH 发生反应;CuSO4 只能和 KOH 发生反应;MgCl2 只能和 KOH 发生反应;只有 KOH 能与其他三种试剂都发生反应。
(3)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气体、沉淀符号。
考点:试剂的鉴别
三、简答题
15.(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试液
【答案】 NaOH 3NaOH+FeCl3===Fe(OH)3↓+3NaCl 2HCl+Na2CO3===2NaCl+H2O+CO2↑ AC
【解析】(1)盐酸与氯化铁溶液不反应,氢氧化钠与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因此则A是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2)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3)A.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有冒气泡现象,锌与氢氧化钠不反应;B.硝酸钠与盐酸和氢氧化钠都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C.石蕊试液与盐酸变红,与氢氧化钠变蓝。
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四、推断题
16.(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A~F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B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俗称纯碱,F是最常见溶剂。
请回答: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发生时的一个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改良酸性土壤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CO3CaO+CO2↑ 固体溶解,放出热量
【解析】B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故B为碳酸钙,C俗称纯碱C为碳酸钠,F是最常见溶剂,F是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 CaO+CO2↑,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A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氧化钙和水反应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放出大量热。
五、流程题
17.(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17.(2017·河南初三课时练习)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钠、硝酸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2)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 硫酸钾、硝酸钙、硫酸铜 氢氧化钠 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若变成红色,则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1)沉淀为白色,溶液为无色,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因硫酸铜的沉淀和溶液为蓝色;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的沉淀能溶液硝酸,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钾,同时一定有碳酸钠,因为碳酸盐的沉淀都能与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原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说明一定没有硝酸钙,因为硝酸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2)上述实验无法确定是否有氢氧化钠,验证方法可以是: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尽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若变成红色,则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六、计算题
18.(2018·枣庄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月考)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 2.2 50%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CO2质量为10g+36.5g-44.3g=2.2g;
(2)设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 CO2↑ + H2O
100 44
X 2.2g
100/x=44/2.2g x=5g
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5g÷10g×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