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7 09: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中物理第23章 北师大版 生物(初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1、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物都必须 环境而生存,受环境的 ;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 和 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 、 、 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包括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另一类是 ,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依赖制约改变影响生理形态分布的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1、生态因素是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害虫
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的生活需要水
C、生物生活需要温度 D、生物生活需要阳光DB3、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成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4、绿萝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在室外生长时叶子长得比较大,在室内时,盆栽叶子长的比较小,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改变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BD5、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
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草盛豆苗稀” D、“雨露滋润乔苗壮”
7、对于生活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里的植物、蛇等 B、阳光、空气、温度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以及其他青蛙CCD知识点二:没有水就没有生物1、 是任何生物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 。
2、水分 或 都会对生物的 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焉,生长受阻;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空气减少,从而影响植物 的呼吸作用,严重时会使植物窒息而死。
3、在一定地区, 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例如,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只有少数 的动植物能够生存;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水60%~80%没有水就没有生物生长发育一年中的降水总量过多过少耐干旱1、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
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 )
A、缺水 B、光照强 C、土壤贫瘠 D、温度高
2、沙漠中植物稀少,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3、“立秋无雨时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说明的道理是( )
A、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B、谷物不同成长时期需水量相同
C、立秋后谷物需要大量水分 D、土质不同谷物的灌溉量不同ACC知识点三: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1、绿色植物只有通过 才能在叶绿体中把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等 合成 ,同时把 转化为 ,其他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这些有机物为生,并从中获得他们 和 能量。
2、 对植物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小麦等;有些植物只有在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 能够影响生物的繁殖活动。例如,有些植物需要在 下条件下开花,如迎春花、牡丹等;有些植物需要在 的条件下开花,如菊花、牵牛花等。
日照时间的长短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有机物无机物太阳能化学能短日照长日照1、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
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2、烟台市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二红藻则多数生活在海平面260米以下,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盐度A A 3、下列几种现象中,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参农将人参种植在密林下
C、盐碱地农作物产量不高 D、苹果主要产在我国的北方
4、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过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空隙”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这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盐度
5、科学家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里面有鱼、虾,但是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无二氧化碳 B、无阳光 C、无有机物 D、水温低B A B 知识点四: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1、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温度限制着 。在寒冷地带的森林中, 较多,在温暖地带的森林中, 较多; 、 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 、 等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2、 和 这两个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总格局,例如,我国东南地区温度 、降水总量 ,分布有 ;西北地区温度 、降水总量 ,分布的 和
。降水量温度生物的分布高针叶林阔叶林苹果梨香蕉凤梨大热带雨林低小草原荒漠1、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
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2、栽种于我市姜堤乐园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影响山上桃花迟开的因素是什么( )
A、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CBB4、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造成
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光 D、土壤
5、每年夏季,为了使鲍鱼更好地生长,水产养殖户会把鲍鱼运送到北方海域避暑,采取这种措施考虑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6、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的是( )
A、蛾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CBC7、某些人往往会不惜重金将一些南方树种移栽到北方,
但成活率较低,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水分 B、温度 C、光 D、土壤
8、广东气候湿润,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着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和水 B、阳光 C、植物 D、土壤
9、夏天正午蝉鸣叫的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光 D、土壤ABB知识点五: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1、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存在着 或 。
2、种内关系是指 ,既有 ,也有 。例如,蜜蜂、蚂蚁等昆虫营群体生活,在群体内分工合作;鸟类的雄鸟在繁殖期占领巢穴后,会奋力攻击进入自己巢区的同种的其他雄鸟。种间关系是指 ,一种
是最常见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还包括 、 、 等。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捕食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共生竞争寄生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3、竞争是指: 。
寄生是指: 。

共生是指: 。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两种生物因利用同一有限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取营养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1、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
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一直蚂蚁发现了一块较大的食物,它返回洞穴后,领来了很多的同伴,共同把食物运回洞穴,蚂蚁间的这种关系是(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共生 D、捕食BB3、麦田里的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与小麦争夺水、肥,
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之间的 关系( )
A、合作 B、共生 C、适应 D、竞争
4、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和山羊 B、害虫和青蛙 C、工蜂和蜂王 D、水稻和杂草
5、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 )
A、互生 B、寄生 C、共生 D、腐生
6、草原上,兔和鼠都以植物为食,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捕食 B、寄生 C、竞争 D、腐生DDCC7、一群蚂蚁在遇见食物时会互相帮助搬运食物,从生物
之间的关系上来说,它们属于什么关系( )
A、合作 B、共生 C、种内互助 D、竞争
8、农田里的水稻植株之间的关系是( )
A、种内斗争 B、共生 C、种内互助 D、竞争
9、在一片农田里,猫头鹰和蛇常常捕捉田鼠为食,它们三者之间体现出的关系是( )
A、寄生和捕食 B、竞争和合作 C、竞争和捕食 D、共生和捕食
10、菟丝子和黄瓜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竞争 D、腐生ACCB知识点六:森林是一种生态系统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一片草原、一片农田、一座山岭甚至一个城市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2、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
和这些生物生活的 。生物圈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生物环境1、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一片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麦地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2、下列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宽阔的运动场 B、校园内所有的生物及生存环境
C、校园内的所有老师和学生 D、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片农田 C、一群蚂蚁 D、一个池塘CBC知识点七: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1、通过对凯巴森林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生态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2、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 和
。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这些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称为 ;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物、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腐生型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物质能量非生物生物1、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树木属于
生态系统中的 (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
A、非生物的物质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3、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BCD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①非生物的阳光、空气和水等 ②生产者 ③ 消费者 ④分解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
6、生物圈中,哪些生物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只有植物 B、只有动物 C、只有细菌和真菌 D、所有生物BDB7、鹿、兔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统治者
8、下列各组中,全部都属于消费者的是( )
A、兔、狼、昆虫 B、狗、蘑菇、洋葱
C、鱼、蘑菇、病毒 D、细菌、紫菜、牛
9、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CBA知识点八: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
2、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
3、 和 反应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中的 和 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营养结构基础有机物能量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小麦→鼠→蛇→鹰
C、鼠→蛇→鹰→腐生细菌 D、鹰→麻雀→草籽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的食物链是 ( )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BD3、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食物链4条
B、该食物网中,戊和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是分解者
D、5种动物中有2中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B知识点九: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1、 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依次流动的。
2、当能量顺着 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 。通常,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 。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 ,贮存的能量也愈 ,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和能量的关系。少少逐级递减10%-20%太阳能食物链食物链生命活动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蝗虫→食虫鸟→鹰”这样一条食物链,鹰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 )
A、125kg B、250kg C、25kg D、5kg
2、若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来看,人的食物(除粮食外)最经济的一组是( )
A、菠菜和西瓜 B、羊肉和鱼 C、白菜和牛奶 D、牛肉和鸡蛋
3、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太阳能 B、草 C、兔 D、草和兔AAA4、在某地池塘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5、在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逐级传递时,能量流动是( )
A、每个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向下传递,自己只将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 B、每个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只能向下传递10%-20% C、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多
D、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越快CB6、下列食物链中损耗的总能量最少,即可利用的能量
最多的是( )
A、植物→地鼠→猫头鹰 B、植物→鼠→蛇→鹰
C、植物→昆虫→青蛙 D、植物→鹿
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和人 D、细菌
8、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
A、鹰 B、青蛙 C、昆虫 D、草DAA9、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10、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中,能量的转变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AA知识点十: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1、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于 。绿色植物将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物质构成植物体,并使这些物质进入 。生物死亡后,其遗体经 分解,这些物质又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 。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 。
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分解者食物链无机环境能量流动1、近来,长沙市某何种出现了大量死鱼的现象,当地
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
A、藻类 B、水蚤 C、小鱼 D、大鱼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为(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
A、循环往复 B、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 D、逐级增加DAA4、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大气自身调节 D、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5、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 D、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ADB知识点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 与 、 之间和 与 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 。
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较好的维持着这种稳定状态,人类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1906年以后,由于人的不恰当干预,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非生物物质能量生物生物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写了一幅
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因为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 ( )
A、草 B、牛和羊 C、狼 D、蛇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太阳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B知识点十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收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 ,克服 和 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鼠类大发生时, 会减少并造成食物短缺,限制 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鼠类大发生为 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引起 数量的增加,会使鼠群数量下降,从而使草原植被得到恢复。系统内部的变化外来干扰因素自我调节植被鼠群食鼠动物食鼠动物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
A、减少不是这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生物的种类BBB知识点十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 。当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 ,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台风海啸等;另一类因素是 ,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 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 ,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外来干扰因素有限度的引种不合理自身规律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大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
B、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C、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
D、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2、农田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A、营养结构单一 B、人为干扰太多
C、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D、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