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7 19: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
说课程序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说课堂板书
说学情
(一)教材分析
启 下
承 上
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
经济滞胀
私人垄断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说教材
(三)说课标、说目标
课标:列举内容、认识特点、探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内容、理解特点、分析影响、评价新政
2、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内容、影响、评价
3、情态度价值观:身残志坚罗斯福直面人生、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依据:《课程标准》
(三)说重点、说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实质和影响
难点:对“新政”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新政实质的理解
二、说学情
1、知识掌握:学习《经济大危机》,了解新政背景。
理论性强(货币理论、价值规律等经济学原理),需老师精讲点拨。
2、思维能力:具备归纳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欠缺历史思维,需要老师进行思维点拨和方法引导。
3、心理发展:积极好动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
注意力易分散,教师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学案导学法 2、概念分析法

3、精讲点拨法

(二)学法 1、归纳概括法 2、 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具
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粉笔
环节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精讲点拨
环节二:导入新课
环节四:巩固训练
环节一:课前预习 清查
(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
(2分钟)
(30分钟)
(5分钟)
(2分钟)
环节六:作业布置
(1分钟)
独学
对学
学以致用
群学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预习 清查
独学
环节二:复习导入
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农产品价格猛跌 —— 农民破产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 金融危机
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
失业增加,生活困苦 —— 社会危机
法西斯势力兴起 —— 政治危机

1、1882年1月30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于出生在纽约。
2、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
3、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
4、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导致终生残疾,但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
5、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
1932年11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
6、1933年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终于在成为美国总统。
7、1941年领导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8、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病逝。
身残志坚、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为美国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合作探究三】 结合教材,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客观辩证评价罗斯福新政。
(小组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学生互学)
环节三:活动探究
环节三:小组展示
(生教生)
【合作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指出1933年的美国社会现状。 (能力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合作探究二】讨论思考:假如你是罗斯福智囊团成员,你将给罗斯福提出哪些具体建议去应对危机?
(分四小组分别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等方面进行讨论)
小组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学生互学)
重点
重点
难点
对学
学生展示
5分钟
A经济危机严重
B胡佛:自由主义政策失败
C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美国总统选举
背景
环节三:教师精讲点拨
(师教生)
群学
环节三:教师精讲点拨
(师教生)
群学
重点点拨
项目 具体措施
金融
(突破口) 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工业
(核心)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行业公平经营章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等。




社会 社会保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
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签署并通过“社会保险法”和“财产税法”。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美国:经济——社会——政治(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各国所借鉴,
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影响
积极: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局限: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评价
重点
难点



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通过这道题,考查新政内容,并且给学生展示做选择题三步骤:
审题,找关键词,做选项。培养学生做题的方法。
2、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
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通过这道题,考查新政特点。
环节四: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成功案例。新政开创了全面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所以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环节五:课堂小结
1、《学业分层测评》P122
选择题 1、4、6 材料题 8

环节六:作业布置
2、思考题: 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他们对各自的民族和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对你有何启示?
六、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教学思路)
副板书(重点点拨)
优点:
1、坚持新课改理念,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基本到位,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
1、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欠缺。
改进:
1、提升教师个人史学素养。
2、将课堂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七、说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