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6 21: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第一节 时分的认识和它们之间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通过体验1小时、1分钟的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过程和方法
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难点:通过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哪位同学知道天安门的国旗每天什么时刻升起?请同学们讨论交流,然后再说一说。
生: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天安门开始升国旗。
师:对,每天日出的时刻,就是升国旗的时刻。时刻就是某一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引出时刻,并让学生理解时刻的含义,然后以看图讲话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1,认识时、分。
1、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还有12个数字和一个个小格。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钟面上的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小格有60个。时针走一个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板书: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惯把1时叫做1小时,1分叫做1分钟,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
小红:一节课加一个大课间是1小时。
小亮:从我家坐汽车到保定需要1小时。
小刚:夏天中午要睡1小时。
3、师:我们知道了1小时有多长,那1分钟又有多长呢?下面我计时,同学们数数,看你1分钟能从1数到几。
小红:我数到了135。
小亮:我数到了149。
小刚:我数到了152。
师:1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事情,所以同学们要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活动中掌握要学的知识。
时、分之间的关系。
1、师:老师手里有一块钟表,请同学们看老师拨动钟表上的时针,你能发现什么?(教师拨钟表上的时针,学生观察教师反复几次拨时针。)
生:时针走了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了1圈。
2、师:这次老师拨动钟表上的分针,同学们认真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生:分针走了1圈,时针正好走了1个大格。
3、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很正确,从你们观察到的结果中知道了什么?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4、师: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圈是60小格。也就是时针走1小时,分针走60分钟。
5、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时针走1小时,分针走60分钟,因此1时=60分。
6、师:我们知道了1时=60分,还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下面老师在钟表上拨出时刻,请同学们读出来。
7、师:今天我们不仅知道了1时=60分,还会读钟表上的时刻,掌握不熟练的同学回家后也用钟表拨一拨、认一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钟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一)体验1时、1分的长短。
师: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进行跑步练习,看1分钟能跑多少米。跑步前先测一测你的心跳1分钟跳多少次,跑步后再测一次。
师:请同学生课后调查一下,看1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了1分钟能做哪些事情,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知道1分钟时间虽短,但很重要,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练一练,提高所学知识。
1、填填看。
(1)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 ),是( )分钟。
(2)时针走5小格的时间是( )小时,分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 )分钟。
(3)时、分之间的关系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第二节 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钟面上几时几分,能读写这个时刻。
过程和方法
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读写几时几分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读、写几时几分。
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请拿出你的小石英钟,拨出下面的时刻。
5时9时6时半2时半设计意图:通过说、拨钟面上的时间,使学生再一次对钟面上的时间几时整、几时半进行认识,为这节课学习几时几分的认读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学习钟面的认读。
例2,说出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间,并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样看钟表的。
师生共同归纳认读钟面的方法:认读的顺序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小格的数量“算”比“数”简
学习时间的表示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另一种写法(电子钟记录法):9时10分也可以写成9:10。
提问:
(1)两个小圆点前面是数表示什么?(时)后面的数表示什么?(分)
(2)你在哪里见到过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手机上,电脑上,电视上……)
三、巩固练习
身边的数学。
课前让学生收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和降国旗的时间。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每天升降国旗的时间都不-样,它是根据北京每天日出日落的时间不同而确定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第三节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充分感知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时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探究分与秒的关系,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我走200米大约需要2( )。
(2)我们班的早读时间是25( )。
(3)周末王老师回一趟老家乘车需要3( )。
(4)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6( )。
2、在钟面上拨出下列时刻。
5:32 6:45 10:10 2:57 9:19
3、下午5:25时,明明的奶奶在校门口接他。学校5:50放学,请问奶奶还要等多长时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认识钟面上的秒针。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上除了我们认识的大格、小格、数、时针、分针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钟面上还有一根又细又长的、走得最快的针。
教师介绍:这根又细又长的、走得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体验1秒钟的长短。
(1)谈话: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仔细地看一看、听一听。课件演示:秒针一小格一小格地走动,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教师介绍:秒针走1小格,发出一声“嘀嗒”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思考:秒针走动3小格是几秒呢?(3秒)走动5小格呢?(5秒)
提议:让我们随着“嘀嗒”声,1秒钟拍一下手,同时数秒,好吗?学生活动:随着秒针的走动,合着“嘀嗒”声,拍手,数秒“1秒、2秒……”
师:我们请钟宝宝休息一下。接下来不看钟面,也没有“嘀嗒”声了,大家还能1秒钟拍一下手吗?比一比,看谁拍得最准。
探究1秒钟与1分钟的关系。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上的钟面,看看:当分针走1小格时,秒针走多少?学生先独立地观察,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组几个孩子的看法一样吗?再一起观察一下,验证一下谁的观点正确。
学生汇报。
情况预设:
生1:我们发现,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了60格,正好是一圈。
生2: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走60小格就是60秒钟。老师,我们组的同学发现了:1分=60秒。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再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得出:1分=60秒。
评价:同学们既会观察,又会思考,真了不起!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