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在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长江水啊,你从世界最高处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奔涌而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长江万里 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旅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阅读,
而阅读又何尝不是一种旅行呢?”
一、旅行之美——导学交流,理清“所至”
1.默读课文,整理导学案
2.交流导学案,理清“所至”
二、原始之美——朗读课文,关注“所见”
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分析景物特点,在朗读中感受、交流。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变化多端
高峻威武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连绵辽阔
浩浩苍苍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图案多样
自成天地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历史久远
灵动恣意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琼瑶仙境 晶莹洁白
形态多样 光彩夺目
二、原始之美——朗读课文,关注“所见”
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动词的使用。
朗读:沉浸其中,声音抑扬顿挫,边读边想象画面。
连绵辽阔
浩浩苍苍
高峻威武
变化多端
图案多样
自成天地
琼瑶仙境
晶莹洁白
形态多样
光彩夺目
景物特点
二、原始之美——朗读课文,关注“所见”
找出内心感受的语段,将自己置身于景物之中去感受。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3)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4)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5)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历史更迭,岁月流转
大自然的伟力
自然的永恒
大自然的创造力
二、原始之美——朗读课文,关注“所见”
联想和想象
让美景变得立体,
让情感更加细腻,
让表达更加丰富。
情
景
三、苦痛之美——跳读课文,体会“所感”
“我始终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第一百零一次我仍然选择苦难”。
在各拉丹冬的旅程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苦痛和生死的考验?
连夜高烧
不思饮食
“我要死了”
摔伤、头痛、恶心、呼吸困难、双脚绵软
似乎已经衰竭、
没力气
在作者笔下:造物者究竟是无情抑或有情呢?
“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四、永恒之美——探究课文,走向深刻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
—伏尔泰
各拉丹冬的美是否也激荡了你们的灵魂?
(组内完成研讨单)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民族
生命
1985年 日本京都大学学术登山队6人登顶成功;
1986年 中美联合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到达姜古迪如冰川,并竖立“长江源头”石碑;
1992年 台湾一支队伍,到达姜古迪如冰川;
1994年8月 北京大学登山队11人成功登顶;
2006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登山队6名队员登顶;2010年7月 两岸清华大学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登顶;
2014年7月 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2名队员登顶;
2015年8月 厦门大学登山队,13人成功登顶。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汪国真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成果升华
《致各拉丹冬》
走近冰川,我感受着生命的源泉;
拥抱冰川,我凝望着无言的雪山;
融入冰川,我深感着时空的转换。
这千年不溶的古老冰川,
是你孕育了中华民族,
是你给予了我们生命之源!
流云婉转,与雪峰擦肩;
流水轻盈,与风声相伴。
你巨人般白色披肩的浪漫,
或升腾、或穿越、或飘逸、或旋转……
我的五脏六腑随你在银色的天边
用尽全身力气望着民族的血脉高喊!
投稿地址:《树木向上》编辑部
收件人:Mrs Yan
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我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成果升华
课外阅读《藏北游历》全书,增进对藏北、西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