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
参考答案:“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部被冰雪吞噬。“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3.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怎样理解“劳伦斯·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在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3.奥茨直面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三、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件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同时,在叙述和描写中,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传记文学这一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它的表现手法接近小说,不过人物和情节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件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当时的情况,文章中多次引用了斯科特日记中的话,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但作者毕竟没有亲历,便运用想象手法,来恢复其失落的事件环节或细节,这是一种艺术的真实。“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以上的描写是作者的想象,是一种艺术的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积累拓展
四、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冰冷的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见教材P130),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写一篇阅读笔记。
参考答案:【示例】
斯科特绝命书阅读笔记
你满怀理想、激情,投身于神圣而又冷酷的大自然!你不断地追求,迎接挑战,不单是为了生存,还有一个崇高的梦想——做登上南极点的第一人!
然而,这梦想随着你到达南极点而灰飞烟灭。随之淡化的还有你的千辛万苦、你的豪情壮志以及你所钟爱的事业!此时,你还需要踏上另一个更加艰险的征程。 顽强的你继续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南极的冰雪抗衡,可战斗的结果还是失败。 冰冷无情的风雪掩埋了一切,但这一切都消逝了吗?
不!没有!还有你们的精神!“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你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团结协作,什么是坚忍勇敢,什么是探索献身……
有人说: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于泰山。虽然你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你如泰山般高尚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遗忘。悲剧,是伟大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
五、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还有不少精彩的传记作品,如《滑铁卢的一分钟》《黄金国的发现》《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等,课外可以找来阅读,进一步品味作家笔下的历史图景。
点拨:阅读其中的传记作品,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与同学探讨交流。
课件30张PPT。
21 伟大的悲剧
课题
伟大的悲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字词知识。
2.了解南极探险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
2.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代表作有《三大师》《罗曼·罗兰传》等。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有改动。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此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中。茨威格发挥想象,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的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无垠: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吞食。
羸弱:瘦弱。
告罄:宣告物资消耗尽。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以及野外生活的艰苦。
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类的历史有时往往是很残酷的。古语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用饱含深情的文笔为一位失败者——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作传。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包含了怎样深刻的人文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传记《伟大的悲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它有什么作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它的作用是揭示文章的主旨。
【感悟精彩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壮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分析主体形象】?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说明。
(1)坚毅、执着、不懈探索未知领域,勇于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时,还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在暴风雪中向死神走去;最后剩下的三人爬进睡袋,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斯科特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斯科特一行对探险的执着、坚毅与勇气。
(2)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奥茨选择走向暴风雪以减轻同伴的负担,就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3)诚实、守信。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无私、博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而看不到丝毫的恨意。
【把握文章主旨】?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对于全人类而言具有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伟大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感情真挚,悲壮崇高。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倾注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英雄的失败与牺牲也使得行文更加悲壮崇高。
2.细节描写,令人感动。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充满了感情。例如“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为人类探索献身的伟大精神令人敬佩。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本文非常注重细节描写,显然,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起到了极大作用。请你采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内容不限。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教案设计先安排学生快速默读,概括内容要点,自由评议动人细节,顺理成章地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安排学生研读重点段落,归结探险家们的精神品质,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品味疑难语句的含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又提高了语言的理解能力,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加深了学生对斯科特探险的现实意义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勇气与兴趣。
方法指导:
分析倒叙及其好处
倒叙的定义: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间顺序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倒叙的好处: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素材积累:
南极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课件36张PPT。点击视频进行观看21 伟大的悲剧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重点)
学习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学习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重点)作者茨威格生卒年1881-1942国籍奥地利评价作家代表作品小说《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背景链接 1910年6月,英国科学家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前往南极。途中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探险队胜利而归,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文学想象,写下了这篇传记。
拽( ) 毋宁( )
吞噬( ) 羸弱( )
告罄( ) 遗孀( )
怏怏不乐( )
踉跄( ) 海市( )楼
精疲力( )
毛骨( )然
( )来迟
( )武扬威zhuàiwúshìléiqìnɡshuānɡliànɡ qiànɡyànɡ蜃竭悚姗姗耀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凛冽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形容来得很晚。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刺骨地寒冷。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概述主要情节。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但悲哀地发现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悲壮地死去。 1.再读课文,说一说“伟大的悲剧”,“悲”在何处?“伟大”又指是什么?伟大的悲剧献身科学超越私利团结协作失败之悲做证之悲死亡之悲献身科学威尔逊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超越私利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团结协作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失败之悲1月16日斯科特一行继续前往南极点1月18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3月2日斯科特一行到达下一个贮藏点3月21日斯科特一行到达离下一个贮藏点20公里的地方,被暴风雪所阻,无法继续前行3月29日斯科特三人爬进睡袋,等待死亡做证之悲死亡之悲 ※思考: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在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归纳:说一说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思考: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成功与否,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更多人以长久的思考。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一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怎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国旗: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一行人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正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表现出斯科特一行人内心极度沮丧、失落和痛苦的心情。 3.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既然是“勇敢者”,作者为什么说他们“鲁莽”?) “鲁莽”一词本来指说话做事草率,不经过考虑。这里是贬词褒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怜惜之情。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他们是鲁莽的,而在人类眼中他们却是真正的英雄。 4.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说说“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严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也是虚幻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文章的标题是《伟大的悲剧》,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哪些品质“伟大”?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诚实大度的绅士风度使得他们显得伟大。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角逐中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坚毅执着地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使他们显得伟大。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他们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下时,又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显得伟大。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使他们显得伟大。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到达极点——失望沮丧
返程艰难——壮烈牺牲
安葬悼念——心灵高尚勇敢探索
坚毅执着
团结合作
诚信爱国伟大的悲剧 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在探险南极点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描写,歌颂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1.细节描写,令人感动。
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在写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时,作者写道“他的雪橇上……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表现了威尔逊把科学研究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执着精神。又如,文中写“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一细节表现了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记挂着祖国和民族,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这些细节描写,真实而又生动。2.感情真挚,悲壮崇高。
课文颂扬的是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阿赫瓦里坚持完成马拉松比赛
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随着发令枪的响起,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迈着沉稳的步子出发了。但是在距离起点19公里处,阿赫瓦里却因为晕眩摔伤了右腿。简单包扎后,他拖着受伤的右腿费力地迈开了步伐,鲜血渗出来,染红了绷带。晚上19时,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主会场。此时,比赛已经结束了一个小时,偌大的体育场里,只剩下场地工作人员和最后一批即将散去的观众。短暂的沉默后,在场所有的观众和工作人员向着阿赫瓦里举起了双手,体育场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阿赫瓦里用4小时30分钟跑完了全程。事后,他说出了奥运史上最朴实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说说你对南极有哪些了解。
课外搜集阅读茨威格的其他作品,品味作家笔下的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