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开展: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具体做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实施过程:从1950年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6)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____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1)开始: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 __》。
(2)内容:废除__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 __的土地所有制。
(3)措施: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 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__ 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结果:到__ 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 __制度,消灭了__ 阶级;__ 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 __。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 __建设准备了条件。
【合作交流】
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的根本原因是( )
A. 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革
B.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C. 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
D. 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3.“1950年12月25日要分地了,他们一大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洒满他们汗水的田里,等着乡政府干部的到来。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段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 )
A.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5.下表是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阶级成分
占人口百分比/%
占土地百分比/%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和平解放西藏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6.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下列不会出现在这一法令中的规定是( )
A.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土地 D.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7.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最能体现土地改革根本目的的是(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8.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9.“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暴风骤雨”就是土地改革。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公有到私有
C.由私有到私有 D.由公有到公有
10.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祝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
11.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就是政治上的。”该材料中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是( )
A.实现了土地资源公有化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2.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土改胜利完成后,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哪场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2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3分)
答案:
合作交流:变化: 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相同:都是土地私有制。
达标训练:
1-6:ABBBDD; 7-12:ABCCBB
10.(1)运动:土地改革。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或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解决广大农民缺地少地的问题)。
(2)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3)直接结果:农民得到了土地。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写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