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09-201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2009-201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7-01 21: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对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称为
A.杂交 B.测交 C.自交 D.正交
( )2、性状分离是指
A.染色体的分离 B.杂合体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C.遗传因子的分离 D.隐性个体自交后代有显性和隐性性状个体
( )3、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若两手往小桶中连抓两次都是DD,则第三次抓出dd的几率是
A.0 B.1/2 C.1/4 D.1
( )4、用下列哪种方法,可最简捷的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 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 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叶和狭披针形叶的显隐性关系
③ 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纯合体的比例
A. 自交、杂交、自交 B. 自交、测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
( )5、下列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 B.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 )6、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7、DNA分子解旋发生在
①转录 ②复制 ③翻译 ④逆转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产生新的基因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共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 )9、下列关于等位基因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 ②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③ 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中分离的基因
④ 由同一个基因突变形成的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基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0、上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1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 )12、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b-c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
A.n
B.2n
C.3n
D.4n
( )13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 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 聚合酶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 )14、如图为高秆抗病的小麦与高秆感病的小麦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感病对抗病为显性
C.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D.两个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 )15、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通过互换交换片段
③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④染色体缺失或增加片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 )17、最近,科学家在一种生物体内发现了第22种氨基酸——吡酪赖氨酸,并弄清楚了它的密码子,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吡酷赖氨酸的密码子是
A.基因中的某三个脱氧核苷酸 B.转运RNA上的三个碱基
C.DNA一条链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信使RNA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 )18、在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 D.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
( )19、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3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 1/2 B. 1/4 C. 1/8 D. 1/16
( )20、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21、每种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染色体数量能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 )22、关于基因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 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猫叫综合征患者5号染色体缺失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 )24、下列各项中,对种群基因频率有影响的是
① 随机交配 ② 基因突变 ③ 自然选择 ④ 染色体变异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 )25、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发生在
①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 ③无性生殖 ④有性生殖 ⑤ 细胞质基因 ⑥细胞核基因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 )2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 )27、任何一种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下列能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
A. A/T B.(A+T)/(G+C) C. (A+G)/(T+C) D. G/C
( )28、一多肽链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
A. 3000个和3000个 B. 1000个和2000个
C. 2000个和4000个 D. 3000个和6000个
( )29、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②⑤
( )30、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新物种的形成必然要经过地理隔离
C.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的隔离
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31、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24%,72% B. 36%,64% C. 57%,43% D. 60%,40%
( )32、某男性患有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C.一个Y染色体和一个X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B.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一个Y染色体和一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 )33、下图表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 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作用于B时期
C.人工诱变育种作用于A时期 D.基因重组发生在B时期
( )3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35、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3 1 0 0
雄蝇 3 1 3 1
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XBXb 、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
(   )36、尿嘧啶核糖核苷(简称尿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如果选用含有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几小时后检测小肠绒毛,整个小肠黏膜层上均有放射性出现。下列与之密切相关的过程是
A.DNA复制 B.基因突变 C.翻译 D.转录
( )37、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 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右图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38、下图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③→⑥过程与⑦过程获得的个体不是同一物种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 )39、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则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
A.4个双链的DNA分子 B.2个双链的DNA分子
C.2个单链的DNA分子 D.1个双链的DNA分子
( )40、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子代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部分基因型列出,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 y rr
A.表中被研究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1、2、3、4 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 F2中出现亲本类型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被研究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第Ⅱ卷(简答题,共50分)
二、简答题
41、(8分)根据所给图一~ 图四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全过程叫__________,图二生理过程与图一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三生理过程与图一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_,图四生理过程与图一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
(2)上述图示中,用___ __(填图字母)表示脱氧核苷酸长链,用_________(填图字母)表示核糖核苷酸长链。
(3)能完成图一中③④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4)图四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_______中。
A.神经元 B.肝细胞 C.心肌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42、(6分)下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2)图中时期Ⅱ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 。
(3)从图中可以推知,该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在图中的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填图中时期序号),处于时期Ⅲ的细胞名称是 。
43、(5分)下图为某种病的遗传图解,回答相关问题(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
  
(1)进行分析的关键性个体是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排除显性遗传。
(2)个体Ⅱ5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则该病为伴性遗传病。
(3)如果该病伴性遗传,则Ⅲ10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病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Ⅲ10是杂合体的概率为 , 则Ⅲ8和Ⅲ10同时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4、(5分)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为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
(3)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 。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体现在 。
45、(7分)以下各项是小麦的几种育种方法,图中涉及的小麦两种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组中的A、B、D、E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据图回答:
A.高秆白粒小麦×矮秆红粒小麦→ F1 → F2 稳定遗传的矮秆白粒小麦。
B.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染锈病小麦→ F1 →花粉→ a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C.(1)A组与B组的育种方法相比,育种年限较短的是 。(2) B组获得a个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C组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C组的育种方法实际操作中需使用秋水仙素将F1中染色体数加倍,其原理是 。
(3) 在A组中,若高秆、红粒是显性性状,且亲本为纯合子。则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红粒小麦占所有能稳定遗传小麦的 。F2中的重组类型占 。
(4)与A、B、C三种育种方法不同,高产青霉菌株是科学家用χ射线、紫外线等照射青霉菌后从中筛选而来的,该育种方法称之为 。
46、(5分)右图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甲是_____倍体生物,乙是_____倍体生物。
(2)甲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交配,其F1代最多有_____种表现型。
47、(6分)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B T ) T存在,B不存在(bbT ) T不存在(B 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这两对基因在决定玉米植株的性别时遵循的遗传定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48、(7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基因,现有一墨腹果蝇的野生种群,共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该种群的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以及通过有性生殖而导致的______。
(2)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3)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 ___。



1
2
3
4
5
6
7
8
9
102
患病男性
正常男性
患病女性
正常女性
第 1 页 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