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7 23: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后和唾液作用会感觉到甜味,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反应。
2.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4.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签以及面包、馒头、饼干、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等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师:米饭、碘酒、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语:现在真人秀节目非常的多,今天我们刚好也有摄像机的拍摄,我们也来玩个真人秀活动吧,我们真人秀的主题是:特工行动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工,总共有三个关卡,下面来看下我们的第一关——味觉测试。
(2)出示米饭,学生开始品尝。
(3)学生说说品尝的味道(嚼久了会变甜)
提出疑问:米饭我们天天都吃,有没有感觉到它吃起来有点甜?平时大口吃的时候没有感觉,而当我们细细品尝时,却发现米饭会变甜,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4)揭示原理: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它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变化,从而变得有甜味了。那淀粉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二关——观察测试。
二、观察淀粉
观察前,我们先用碘酒消毒,用棉签在手上涂下。
小组活动:观察淀粉
(1)观察方法:①看(颜色)、摸(光滑程度)、闻(气味)
(2)观察并记录表格:
(3)交流汇报:
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同学们的手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学
变化或物理变化)
手上变颜色了,生成了新的蓝色物质,是化学变化。
原来,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蓝色物质。
三、米饭与淀粉
我们知道米饭中含有淀粉,那么如果它遇到碘酒,会不会也生成蓝色的物质呢?
实验:滴一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现象(学生实验)
交流:米饭遇碘酒也变成了蓝色。
通过这样的实验,大家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视情况提示:如果某种物质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那说明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来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淀粉。下面进入我们的最后一关——鉴别测试——寻找淀粉的踪迹。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淀粉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好好地判断一下,哪些物质是含有淀粉的,哪些物质是不含淀粉的?怎么判断,会吗?
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实验方法。(滴一滴碘酒在要检验的物体上,如果物体变蓝,则说明该物体含有淀粉,如果该物体没有变蓝,则说明该物体不含淀粉。)
实验:判断黄瓜、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饼干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淀粉?(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物品)
交流讨论:
含淀粉的是:马铃薯、番薯、面包
不含淀粉的是:白萝卜、洋葱、白糖、胡萝卜、苹果
五、总结:a.淀粉遇碘酒会变蓝
b.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六、制作神秘信件
特工在传递情报时为了防止机密泄露,往往会写一些“无字”密信,(就像刚才的纸条)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内容显现出来?(滴加碘酒在白纸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主。1. 让学生亲历找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2. 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记录是能力。3.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新的东西等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米饭在口腔里咀嚼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甜味,这是唾液在起作用。原来米饭中有种叫淀粉的东西。我们之所以感觉到有一点甜,实际上米饭在口腔里已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米饭与碘酒会变成蓝色。运用这一知识点,学生展开了探究活动,检验其它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从中获取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