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7 23: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2、教学难点:设置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药匙、火柴、集气瓶、玻璃片、纸巾、蜡烛、气球、废物盒、废液桶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同学们,欢迎走进科学课堂。在我们今天的探究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好吗?(将白醋倒入瓶中,将小苏打放入气球内。)
2、师:观察现在的气球是什么状态?(瘪的)仔细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气球鼓起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难道是瓶子把气球吹起来的吗?
3、老师先给大家留一个悬念,让我们通过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教授过程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1)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贴有标签的两种物质。
学生:小苏打、白醋。
(2)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都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里很常见的一些物质,今天我们的探究就从这两种物质开始。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3)首先,先来观察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a. 仔细观察小苏打
学生:…… 师总结(白色、粉末状固体)课件展示
b. 接下来观察白醋
学生:…… 师总结(无色、液体、有酸味)课件展示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猜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做实验)
(2)学生实验,证实猜想。
a.清点材料。实验开始之前,请同学们清点桌上的材料,看看都有什么呢?
b.教师说明实验要求。
c.教师引导,学生示范,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药匙用前和用后要擦拭;瓶塞倒放;取一勺小苏打放于广口瓶中时,药匙不能碰到瓶壁和瓶底;做完之后,要摸一摸瓶的外壁,能感觉到什么?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d.学生实验。
师: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动手实验来进行探究吧。(音乐开始,实验开始;音乐结束,实验结束。)
(3)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哪位同学说一说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气泡产生……
3、产生了什么气体?
(1)师:气泡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体。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什么气体呢?
师:接下来让我们验证一下是不是和猜想的一样。
(2)教师示范动作。
实验一:将燃烧的火柴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火焰熄灭。)
实验二:现在我要像倒水一样,把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液体倒出来。)观察有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利用桌子上的材料开始实验吧!
(4)学生汇报。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这两个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火柴和蜡烛都熄灭了。)当我们想要验证某种物质的时候,就要利用它的性质。那么,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到底具有什么性质呢?(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a.实验一的总结: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的总结: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密度比空气大)
总结
(1)由于咱们的材料和时间都有限,仅仅通过咱们的这两个实验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经过科学家们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是二氧化碳气体。明白了吗?
(2)经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之后会发生变化,那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化学变化:混合后能够产生一种新物质。)
(3)师:回想老师刚开始表演的魔术,谁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奥妙呢?
学生:…… 师:……
(4)师: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5)请同学们观察瓶中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5、课堂检测
(1)课件展示检测题。
6、拓展延伸
(1)师:想一想,在咱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生:在我们喝的碳酸饮料中,一打开瓶盖就会产生气泡;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是CO2气体;蜡烛燃烧时……
(2)除了小苏打和白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将继续探究。
7、整理材料。
师:请同学们把所有的实验用品归回原处。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课堂中,我立足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做中学”,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激发了学生们探究兴趣,有效吸引了学生们的踊跃参与、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一个化学实验,这个实验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小苏打和有些经验的白醋。本课需要让学生观察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做好有效记录。同时,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并且要注意混合需要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混合现象比较剧烈,有比较明显的泡末产生,学生往往把注意点只放在泡末上,而容易忽视其他的现象。在做实验时,要求学生留下一些样本,混合后迅速地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只是在实验过程中,一般的玻璃片盖不住烧杯,而使空气混合进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学生通过眼睛看(现象),摸(杯壁感受温度),试(杯中空气)等方式综合体验物质反应后所产生的现象。
其中验证杯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是本课最难也是最精彩地部分。学生通过看书也许知道里面会有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用燃烧的木条伸进去,看看木条燃烧的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之所以能让燃烧的木条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沉在杯底部,它的密度要比空气大。从而更多的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此时许多孩子也许都认为这就是二氧化碳无疑了。此时,老师仍需要引导我们不应该轻易地下结论,教材上: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二氧化碳。重点向学生表达研究的内涵,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时,需要的是证据,而且证据要越充分越好,不能盲目的凭借几个现象就轻易地下判断。
最后总结这个变化也是化学变化。教学中,由于第一次上课时,实验室的白醋少了,我给学生分发完白醋后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白醋,我在实验过程中,反映的速度比较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容易混杂在空气中,而使燃烧的木条不熄灭,缺少明显的变化,使第一次验证结果失败,所以我觉得在做化学实验前,教师都需要亲自实验,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才能有效避免一些麻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