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上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上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7 18:4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北魏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3、科举制度形成的时间及意义

教学目标

一、隋的统一
1.建立时间:
2.建 立 者:
3.都  城:
4.隋统一时间: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隋文帝——杨坚
589年


长安
建康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统一南北589年

5.隋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想一想
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2.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3.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想一想
隋朝初年的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景象?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人口 3000多万 4600多万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洛口仓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为什么能够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
想一想

6.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路线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意义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在世界上,有一条运河,他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它就是隋朝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魏晋南北朝的选官方法:

2.科举制度的建立:


重门第,不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2)隋炀帝: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意义: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原因:

时间:

结果:
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
唐朝建立

四、隋朝的灭亡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繁盛一时的隋朝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随堂小测
1.隋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B

D

2、下列关于隋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完成隋朝统一而开凿 B.以长安为中心
C.北达余杭南到涿郡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