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往返跑》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的阶段,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易激发,对游戏也情有独钟,但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些情况,选择竞争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达到“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探”的教学意图,充分享受体育游戏的快乐。一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强,而且接触过往返跑的基本方法,如果再进行单一的技能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全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而且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到繁并结合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往返跑练习,让学生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
2、通过游戏和比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活泼勇敢、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下肢力量、协调性及灵敏性,选择《往返跑》作为主教材,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水平一的重点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五、组织与教法
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示范法、游戏练习法等,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通过游戏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直线跑的技能,并在往返跑的练习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从转体练习——短距离往返跑——20米往返跑,让学生掌握20米往返跑的技术要点。
六、教学流程
导入(模仿小动物)→游戏:往返跑接力→游戏:换物接力→放松(用身体拼字)→小结
七、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学习20米往返跑
课的任务:1、向学生介绍往返跑的知识及用途。
2、让学生掌握往返跑的知识。
3、培养学生形成轻快、协调、大幅度的跑法,以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课题
部分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运? 动? 量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 体育委员整队;
2、?? 报告人数;
3、?? 师生问好;
4、?? 安排见习生;
组织:
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要求:集合时,学生背风、背阳、背干扰,做到快、静、齐。
练习
次数
时间
课度
1
2′
小
准 备 部 分
一、热身游戏
“模仿小动物”
组织:学生分小组围成圆圈自己模仿。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模仿。
3~5
5′
小
中
基?? 本?? 部??
分
游戏:往返跑接力(两组)
游戏:换物接力(两组)
?
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听节奏进行练习
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完成往返跑的任务。
2~3
20′
中
小
三、教学方法
1、讲解要领;
2、示范;
3、完整动作练习;
四、注意事项:
1、? 安全问题;
2、? 启发式教学;
3、? 沿直线跑的距离最短。
结 束 部 分
一、用身体拼字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拼字
要求:1、动作迅速;
2、积极配合;
3、注意力集中。
10′
中
二、集合小结
本次课,我们了解了往返跑的知识;重点练习了往返跑;还初步掌握了途中跑、冲刺跑。
3′
小
三、 布置作业
自己多练习途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