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3?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前置性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3+30= 32+28=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主题图。
老师: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去鸟岛。看,他们多高兴啊!(边说边展示主题图)
老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小组交流,并展示。
老师听学生回答,并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2、教学例1。
继续展示例1图。
小组讨论:画画得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说出你们的算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75= 37+24= 81+11=
2、买一个玩具汽车29元,买一个玩具熊35元,各买一个共需多少钱?
四、思维训练。
一辆玩具汽车29元,小华有60元钱,买两辆够吗?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上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教具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一)、导入。
教师:早上的时候,马路上来了一辆公交车,好多的人啊,有的上车,有的下车,同学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28页情境图)。
(二)、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搜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3、汇报。(预设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
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
(一)、导入。
1、教师:请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67多还是比67少?那要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能准确计算出来吗?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展示比较:谁愿意把自己的做法到前面来展示并说给大家听一听?(请列出不同竖式的同学分别展示并跟大家交流做法)
(二)、学生列式。
师:刚才几个同学列出了不同的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看一下电脑里的做法。(课件演示) 67-25+28=70(人)
师:请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一些?当然可以选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从中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和体会百以内加减混合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最简思想)
4、小结提升:
师:短短的时间,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实际的例题,建议为自己的努力而鼓掌!
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1、实际应用: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多种形式读题,明确题意,然后列式,自己计算,再与电脑的正确答案做一比较。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要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3、课本P69第1、2题。
四、反馈思考、拓展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