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阅读作品梗概和节选,了解这篇名著的主要内容。从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了解鲁滨逊克服的困难,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4.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鲁滨逊克服的困难,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阅读作品梗概和节选,了解这篇名著的主要内容。从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 卢梭 《鲁滨逊飘流记》被誉为英国史上的第一部小说。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本书。 2.走近作者: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查娜》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阅读作品梗概和节选,了解这篇名著的主要内容。从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难点)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惧:具字下框窄长,里边是三横,一长横封闭下框,下边撇和点相当、要外展。 宴:日字窄小,女字扁宽、一长横平直靠上、撇点的点要有力、和捺长短相当。 栅:木字横短竖最长,两个下框要窄、首笔是竖撇要直,中间一横贯穿左右。 剔:日字窄小,勹要宽、首撇要短、里边两撇中下边撇要长,刂的右竖要直长。 覆:整体紧凑,西字要扁、里边是两竖,彳下撇要长,复字的日扁窄、捺要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鲁滨逊克服的困难,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重点) 3.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积极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品读释疑1.想一想: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2.讨论交流:“梗概”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些内容?(课后第1题)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上岛” “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等情节。 3.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 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无名的、没有人居住”“乱石野草”的小岛,预示着什么? 这句话描写了无名荒岛上无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预示着鲁滨逊将要面临严酷的生存挑战。4.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1)鲁滨逊选择居住地的条件:水源、树荫、防野兽。 (2)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鲁滨逊是如何为自己选择安身之处的,他选择的地点有两个优势:一是条件宜居;二是便于请求救援。这表现出鲁滨逊遇事冷静、聪明能干的特点。 5.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1)“寂寞”指“孤单冷清”。岛上只有鲁滨逊一个人,难免会觉得寂寞。 (2)“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说明什么? 当意外来临时。鲁滨逊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很快接受了现实。 “想办法”说明鲁滨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困难。 6.鲁滨逊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鲁滨逊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麦子,使自己有奶喝,有肉吃,还有了粮食。这些描写反映出鲁滨逊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 7.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面对恐惧,鲁滨逊是怎么做的? 虽然恐惧,但是鲁滨逊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办法对付野人,保证自己的安全。 8.鲁滨逊为什么会给这个野人起了“ 星期五” 这样奇怪的名字呢?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为“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有关。从后文可以看出,他记得自己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上岸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9.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鲁滨逊,现在为什么“差不多淡忘了” 要回去呢? 鲁滨逊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劳作,已经衣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因此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淡忘了。 10.没有住所-----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没有食物-----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遇到野人-----积极防御,救助“星期五”。 遇到叛乱-----平定叛乱,救出船长,返回英国。11.阅读方法解密:通过人物行为感受人物形象 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后面临重重困难:没有地方住,没有食物,独自一人非常寂寞,野兽和野人的威胁。 鲁滨逊在荒岛上用木头和船帆搭成一个简陋的帐篷;到森林捕猎,到海边捕鱼,把山羊蓄养起来,并种植麦子;在空地上插杨柳桩子,把羊分开养;救了野人“ 星期五” ,经过教化,成了他的好帮手;把两只猫和一条狗,以及野人“ 星期五” 作为同伴。 就这样,鲁滨逊一一克服了所有困难。这说明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乐观向上、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人。 12.讨论交流:“节选”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表现了什么? (1)“节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没事时,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写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的心理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2)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天过下去。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人们从未听说过,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外,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他在岛上住下去的关键。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13.鲁滨逊在柱子上刻上岛时间、自制日历,说明什么? 说明鲁滨逊有着丰富的航海知识,能细心地根据自然现象推测时 间和确定自己的位置,用刀刻斫痕的方式来记录时间,并把记时间的大柱子立在自己上岸的地方,以便经过此处的船只能够发现。足以说明鲁滨逊是个充满智慧的人。 14.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你是怎样理解“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逊的孤寂和无奈。 15.围绕“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写了做小小的木栅栏用了差不多一年的事。搬运、砍削、打桩都极其困难。 16.鲁滨逊“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17.讨论交流:从鲁滨逊的经历中,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鲁滨逊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人。 18.选做: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妈妈去外地出差十几天了,我感觉生活学习乱了套。坏处:(1)早晨没有人喊我起床。(2)中午只能在学校吃食堂。(3)家庭作业没有人帮我检查。(4)双休日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像以前一样跟妈妈去游乐园。(5)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了。 好处:(1)每天晚上自己定好闹钟,早晨闹钟一响赶紧起床。(2)跟同学们在一起吃饭挺热闹的。(3)写完家庭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比以前细心多了。(4)双休日在家里阅读名著。(5)自己动手包了一次饺子,虽然包的饺子不好看,也没有妈妈包的饺子好吃,但是心里很高兴。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我开始变得独立起来,收获还是很大的。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3.写作方法:怎样介绍故事梗概 (1)梗概,就是抓住主要情节进行介绍。读者通过梗概可以大致了解原著的主要内容。如,本文第一部分就是对《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介绍,作者抓住“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做了概括性介绍。写好梗概要做到以下几点:1.通读全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2.按照一定顺序来进行介绍。3.尽量减少细节描写,语言要高度概括。 (2)举例:《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揭示了宫廷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这篇梗概以极其精炼的语言介绍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3)练一练:请你选一本书,介绍书的梗概。 4.课堂小结 本课包括“梗概”和“精彩片段”两大部分,“梗概”是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缩写,“精彩片段”是节选原著中的一个情节。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荷塘旧事》(节选)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