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7下地理 8.2人口和经济发展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7下地理 8.2人口和经济发展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17 14: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主题
8.2 人口和经济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两部分:“众多的人口”、“发展中的经济”,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教学,主要体现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的差异,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亚洲人口最多,亚洲孕育了三大文明,亚洲“四小龙”等是学生常听说的内容,而且三大文明也是学生在小学社会课和历史课所涉及的知识,还有亚洲的文化,人口、经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虽然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层次的思考有待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了解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人物图片的欣赏,了解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和人物图片的欣赏,感受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从而掌握描述其它大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各洲人口和经济发展表示;
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人口、经济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 
2.学会分析各大洲人口和经济发展方法;
3.亚洲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均衡。
教学难点
亚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分析时注意与国家位置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对比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使用了ppt,在导入新课和出现问题之前使用,根据需要下载相关图片,然后运用动画效果配上相应的文字。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本节课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本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一)、引入新课
组图欣赏,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亚洲代表性的人种图片,与我们身边的人对比有什么不同显现。联系生活我们有什么差异。
亚洲各国经济对比,给学生整体感觉。
读图获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引入新课)认识一个大洲的文明程度,首先要明确人口和经济发展;
学生观看图片,初步感知亚洲不同人种和经济差异
使用ppt观看图片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数的多数?
亚洲人口超一亿的国家有哪几个?
3.各人口大国所在地理分区.
4.亚洲人口分布特点。
5.亚洲人口稠密地区稀疏地区及分布原因。
6.亚洲人种分布。
7.亚洲的民族、三大文明、及地域文化差异。
8.亚洲经济特点。
9.亚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原因。
10.亚洲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生结合课本文字及图片资料及其他资料自学
教师点开ppt人口分布图等
(三)、合作活动
课件显示:“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图”。
教师启发谈话:怎样描述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呢?
教师巡回小组点拨:指导学生读图,从回顾人口,对照亚洲人口、经济图来描述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
学生对不确定的问题交流合作解决。
(四)、展示交流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了解学生的共性的问题。派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成果。
学生汇总疑惑问题
小组代表指ppt展示
(五)、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
一、众多的人口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数量:39.38亿(2009年)
占世界人口比重:约60%
读课本图8.12“亚洲人口的分布”:
稠密区——中亚、东南亚、南亚
稀疏区——中亚、北亚、西亚
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显示课本图8.13]“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侍和民居”总结如下:
1000多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超过10亿
黄种人的故乡(主要居住于东亚、东南亚和北亚的东部)
亚洲白色人种分布:南亚和西亚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
这里孕育的文化:
1.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
2.印度河流域——印度文化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阿拉伯文化
二、发展中的经济
(1)表现:
发达国家——日本(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a.经济综合发展国家:中国、印度等;
b.出口加工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c.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
d.最不发达国家:尼泊尔等。
(2)亚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学生集体总结
教师结合ppt补充指正。
(六)、拓展提高
中国在亚洲经济发展中处于怎样的水平,今后怎样发展?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
(七)、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亚洲1亿以上人口的国家共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2.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亚洲高的两个大洲是( )
A.大洋洲和非洲 B.拉丁美洲和非洲
C.北美洲和非洲 D.大洋洲和欧洲
3.下列国家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
A.日本 B.印度 C.韩国 D.泰国
4.西半球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 B.加拿大 C.俄罗斯 D.美国
5.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东南亚国家有( )
A.韩国 B.日本 C.马来西亚 D.印度
6.?造成世界特别是亚洲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是(??) A、资源短缺?????B、人口众多????C、经济落后?????D、生态平衡破坏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于发达国家
C.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8.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
A.农村劳动力少 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
9.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中的60%来自(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10.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重要海上通道是( )
A.曼德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霍尔木兹海峡 D.博斯普鲁斯海峡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03年)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
(1)从图中可知,人口最多的是______洲,人口最少的是______洲,无常住人口的是______洲。
(2)参考各大洲面积(单位:万平方千米),比较各大洲人口密度。
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除南极洲外,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_洲,其次是______洲,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__洲。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洲,最低的是______洲。
(4)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共有______个,其中亚洲有______个。
2.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

(1)图示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最高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最低国的________倍。
(2)除日本外,图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
(3)图示中西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________,该国临着________海。
(4)印度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及马来西亚的________分之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所示东亚内陆国和中亚内陆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约________________美元,这说明同为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八)、教学反思
人文地理从教材内容上看比自然地理简单得多,而且很多学生认为人文地理比自然地理好学,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比如从平时的做题中就可以看出来,直接问课本中的知识时,学生能回答上来,但试题微微变动,考察内容相同时,学生就不容易回答出来。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死板,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的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1、教师备课充分搜集材料,充实知识储备,把握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预设教学过程。
2、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课前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去调查、访问。
3、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提问。人文地理图比较多,内涵丰富,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对图表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
4、课后反思: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不足和闪光点都记录下来有利于以后改进。第二方面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对每节内容回顾,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每章结束以后再把本章内容进行知识整合,形成网络达到对本章内容的融会贯通。
(九)、板书设计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2、本节课,教师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后,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在自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自主探究。
3、本节课将图片、动画、文字、等合成多媒体PPT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教材难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多媒体手段多次运用,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起到了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