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撒哈拉以南非洲——黑种人的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知道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认识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特点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
教学难点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
学
过
程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部分:黑种人的故乡,完成以下问题: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这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浩瀚的沙漠,有茂密的热带雨林,更有一望无际的热带草原。在热带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有些国家建有野生动物园,来保护这些动物。如果乘汽车来到野生动物园,常常可以看到羚羊在奔跑,鸵鸟在散步,大象在戏水,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嫩叶,还有成群的斑马、凶猛的狮子。
2、本区有6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生活在这个区域的黑种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着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
3、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证明,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但是,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绑架、掠夺运往美洲贩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现在,撒哈拉以南的国家都已独立。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读图8.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特点:东临印度洋,西邻大西洋。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以高原地形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 米以上,因此有高原大陆之称,主要地形区有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撒哈拉沙漠和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尼罗河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3)阅读课本P9图6.12“非洲的气候”,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各气候类型分布的位置关系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4)读课本P69图8.29“非洲的黑人原居住地和外来移民”思考:
①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刚果 盆地、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形)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相比要优越一些——气候既不太干燥,海拔又不太高。
②非洲的黑色人种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大都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其他手工艺品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③目前非洲的外来移民主要有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
2、对照图6.12,看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分析图8.33及景观图,说说当地气候的特点。
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东部高原的赤道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呈马蹄形包围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民政治斗争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①从15世纪至20世纪,殖民主义疯狂地劫掠黑人和自然资源及物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独立。③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黑人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古老、美丽、富饶、神奇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白非洲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
知道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的后果;
阐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
情感目标
体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关系,树立发展富强的信念;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难点
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的联系。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复备栏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部分: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和第三部分:人口、粮食与环境,完成以下问题:
1、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变成殖民国家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市场,很多国家形成了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单一商品经济”。
2、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产品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低廉。本区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不发达,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工业制造品的价格要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造品,在国家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地位。另外,“单一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
3、非洲一些“单一商品经济”的国家,正在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还有些国家致力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单一商品的局面。例如,位于本区西部的科特迪瓦,为了减少对可可、咖啡的依赖,大力发展了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等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以振兴经济。
4、从图6.15中可以看出,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2%。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左右。
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东非热带草原国家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什么是“单一商品经济”?
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成为“单一商品经济”。
2、观察图8.30,说说单一的商品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长期的殖民统治历史使非洲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甚至国界的划分上都受到深刻影响。非洲在过去长期作为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是根本不考虑非洲的前途的。他们为了从非洲获得原料再转手将自己制造的产品返销到非洲,在非洲发展的只是采矿业和原材料粗加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主义土崩瓦解,许多殖民地国家独立,但这些国家在政治,尤其是经济方面还受到宗主国持续的影响。
3、观察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出口的比重怎样?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本区的科特迪瓦主要出口可可,占出口总额的50%;尼日利亚主要出口原油,占到本国出口总额的90%;赞比亚主要出口铜矿,占到本国出口总额的70%多;还有的国家出口咖啡、金刚石、活牲口。木材等产品,所占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上述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种初级产品,而且所占比重都很大。因此,得出结论:本区的国家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4、图8.32显示了本区西部海岸的国家加纳的进口和出口资料。
(1)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什么?(可可)
(2)靠此类产品出口赚取外汇,对国家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不利,可可是初级产品,以低价出售,价格不稳定,一旦价格下跌,则国家外汇收入减少,外债负担加重)
(3)加纳的主要进口产品是什么?(交通设备及机械和杂类制品)
(4)依赖其他国家供应此类进口产品,有什么弊端?
( 进口的产品价格较高,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5、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假如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洲长,你打算怎么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 (2)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成势,形成欧佩克 (0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3)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6、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哪一个?该大洲的气候类型如何?是否适宜发展农业?
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干季和雨季交替出现。气候的限制使这里的种植业很落后。畜牧业也不可能像野生动物那样进行迁徙来追逐水草,也不发达。农产品产量很低,根本解决不了人们的粮食需求。
7、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又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请同学们找出原因。
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8、这样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生活。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好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4)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5)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6)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