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8 15: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 什 么 一 年 有 四 季
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教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前面的教学内容已经探究了昼夜的成因和四季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运动的结果,本课教材以前几课知识为基础,提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四季成因。本课首先介绍了古人立杆测影研究四季的方法,再设计模拟实验模拟地球的运动,根据影长的不同来判断四季。并由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思考四季的成因,最后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分析学生
地球与宇宙是一个宏观的世界,在这个无限大的宇宙空间中,星球的运动让五年级的学生去想象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四季的成因,学生也有着许多错误的看法,较普通的一个观点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离太阳近时是夏天;离太阳远时是冬天。本课的学习是基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而学生对于五年级上册学习的光和影;直、斜射与温度的关系;及本册的正确的公转等一系列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独立的、不连贯的。怎样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并作为推测判断四季成因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教学设计思路
开始,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许多教师一样,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地球的运动。但是,经过几次试讲之后我发现,学生只是简单的观看了一些教师给出的东西,而真正的思维并没有发展。所以探究才是这节课的本质,去看地球运动,不如亲自体验地球在运动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及变化。于是一节探究、体验课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
这节课我没有使用古人测量的结论进行导入,而是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四季照片,让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四季特点,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判断四季的不同。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用心思考进行判断的能力。利用照片找出反映四季变化的事物和现象,联系实际对气温变化、太阳直、斜射及影子变化进行梳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基础。在模拟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理解怎样在地球仪上看到和地球上一样的、真实的四季变化现象。测量影长是唯一可选择的实验方法。这样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就会明确自己的实验目的,明明白白的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和记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即全班学生共同制作的一张影子长短柱状图,对共同的问题——四季的成因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交流,再结合前面的知识,得出结论,总结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设计模拟实验。
(2)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
(3)从导致杆影变化的原因,推想出四季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是形成四季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1、把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并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在模拟实验中,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合理推理和解释,认识到四季变化和地球运动特点的联系
教学准备:
灯泡、地球仪9个 小棍、记录单、水笔、
教学过程:
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幅不同时期、在同一地点中午拍摄的照片,给你们半分钟时间仔细观察,看看照片中有什么?你能想到什么,发现什么?开始
2、时间到了,谁来说一说?
3、学生回答:从树的变化 草的变化 衣服的变化 (影子的变化)判断出是四季….
4、你们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形成的原因吗?(直射和斜射)
5、提问:在这四幅照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反映四季的事物和现象,有没有我们看不到但在真实生活中却能感受到的?(气温)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四季气温、太阳直、斜射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意图: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四季现象的分析,激励学生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观察,鼓励学生能通过看到的事物、现象去发现自然规律,科学本质,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探究欲望。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周围事物、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炼出来,做为这节课学习的基础。)
提出问题
师: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发现一年有四季,四季有着许多的不同,而且年年循环。那,老师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板书)也可以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四季成因)
三、猜测、假设
师:谁知道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自传、公转、离太阳远近……
师:这样说来,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意图:充分了解学生对四季形成这一科学概念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讨论否定明显错误的,对于模糊及不确定再进行验证。同时引出下一环节内容。)
制定计划
1、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地球公转是怎么转的?咱们用灯当太阳,用地球仪当地球,你说地球应该怎样转才是公转?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地球公转一周。(生演示)
这样转对不对?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再请一学生演示正确的公转)
2、今天,我们就要用它们来研究四季的成因,大家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在地球仪上看到和地球上一样的、真实的四季变化现象呢?
学生思考……大家轻声讨论讨论(粘小棍,看影子)
小棍粘在哪里呢?我们住在天津,天津位于北半球,就粘在天津的位置上。
3、一年有365天,每天必须在同一时刻来观察物体的影子,这样才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必然的现象,发现规律。今天的观察就选择中午时刻。小棍怎样的位置才是中午呢?(小棍直对太阳时的位置)
学生观察地球公转一周,小棍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演示)
4、哪的影子最长?哪的影子最短?它们各长多少?(不确定)
5、我们搞科学研究,做科学实验,一定要严谨、科学,不但要观察,还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6、怎样进行测量呢?公转一周是365天,我们是不是要测量365个影长?要这样的话,我们一天也测不完!怎么办?(选择几个点来测量)
7、教师讲解怎样定点、怎样测量(出示记录单)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每组对应一个观测点,分2次对影长进行测量和记录,每次2人
每2人测量时,其余2人进行监督,看他们测得准不准,对不对,小棍是不是正对太阳。
第一次测量结束,互换,进行第二次测量。要求同上
每组把两张记录单,贴到指定位置
注意保持实验时安静、有秩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意图: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在模拟实验中,只有影子是判断四季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做模拟四季的实验,并真正看到了实验现象,进行实际测量,记录。)
汇报、讨论和交流
我们来看看这份贴好的数据单,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追问:哪的影子最短?是什么季节?哪的影子最长?是什么季节?春、秋各在哪个位置的点上?(确定春夏秋冬)
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影子为什么会发生长短的变化呢?(地轴倾斜)
5、如果地轴不倾斜呢?影子长短还会发生变化吗?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选择春、夏、秋、冬四个点进行观察,测量。
(进行地轴不倾斜,影子长短的测量)
对比
6、小结: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四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轴倾斜
(意图: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结论,判断出了四季。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使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显现于课堂。)
总结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进行了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你能说说四季形成的原因了吗?
拓展
1、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当北半球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冬季)为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
3、让我们看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播放视频)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四季的成因,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令人奇怪的现象发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下课
(意图: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判断)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四季成因
地球公转
四季 气温 太阳 影子 地轴倾斜
植物变化 春 适中 较斜射 不长不短

穿衣多少 夏 高 直射 短
影子长短 秋 适中 较斜射 不长不短
冬 低 斜射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