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7 19: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一、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出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
全国经济是怎样南移的?
导入: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
南方的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自然条件优越
2、表现
耕作技术提高 ,出现新的生产工具
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产量高
经济作物发展,茶树、棉花推广
北方黄河易泛滥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秧马
牛转翻车
太湖圩(围)田
两宋时水稻的推广
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
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
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茶树的种植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的推广
北宋
南宋
广东福建
江淮
川蜀
南北方农作物的交流
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
这一时期农业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蜀绣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的蜀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
哥窑冰裂纹碗
景 德 镇 瓷 器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宋代船坞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都市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宋代杭州城门处
宋代开封的繁华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贸易范围广阔,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宋代泉州市舶司遗址
货币的变化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北宋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探究
交流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B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B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
B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