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7 19: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活字印刷:北宋时,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_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3世纪时,传入______,之后传_________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_________。
2、______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
____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3、 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_____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 地区,14世纪初_______人传到欧洲。
4. ___代驿站发达,元代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的______。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欧洲国家。
5、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远至_________及________. 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毕昇
人类文明
朝鲜
日本
司南
欧洲
东非海岸

唐朝
阿拉伯
唐末
宋元
欧洲
俄罗斯
阿拉伯
波斯
驿站

波斯湾
阿拉伯
印度
东南亚
高丽
日本
战国时
经济
文化
科技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的选)
职业:皇帝
主要经历:
1328——1352年 放牛,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撞钟
1352——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把握明朝的建立;
2、掌握明朝的官制改革、科举制改革以及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
3、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
材料: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在这种统治之下,你认为会出现什么历史现象?
2.措施: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1. 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1)经济上: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2)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
2、建立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政治方面:
在地方,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群相
废相
独相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宰相)?
相权威胁皇权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
皇 帝
丞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改制前
改制后
中 央
行中书省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改制前
改制后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目的:为分散兵权
军事方面:
措施: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控制军事大权
朱元璋:爱卿,昨晚你家挺热闹的吧?
宋濂:回皇上,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让 下人准备了几个好菜,喝了点酒。
朱元璋:都跟哪些人啊?左边坐着谁,右边坐着谁?
宋濂:(战战兢兢地)我左边坐着老赵,右边坐着老孙。
朱元璋:哈哈哈,卿家没有欺骗我,忠臣哪。(笑着摸出一张图)你看这是昨天你们的座次图吧?
(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宋濂的疑惑

皇帝怎么会知道我的事,是谁在监视我?


锦衣卫
组 成
锦衣卫职责
锦衣卫权限
锦 衣 卫
——皇帝侍卫亲军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皇帝直接指挥
—— 不受法律的约束
政治方面:
在地方: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方面: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控制军权
皇帝直接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其他方面: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厂卫)
想一想:如果你是明朝时期的考生,你会怎样准备科举考试?
臣民有反叛的想法怎么办?

朕要微服私访,去看看本朝最高级的考试------科举,学子们是否都按照朕的旨意学习、备考的。
朱元璋的烦恼2
思想文化方面: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特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只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只能分为八个部分,称八股文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八股取士”
举子看榜图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材料一、
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但是: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2、对我国的 、 、 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材料二
材料三
思想
科技
文化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八股取士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2、手工业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皇权强化
一、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二、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B
B
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
C
A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
郊……


1、材料一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

2、与材料一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
隋朝
唐太宗、扩充国学。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增考诗赋。
1. 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2.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3.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八股取士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