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17 21: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 干旱的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要求和学情概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在中国地图或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西北地区的位置。
2、举例说明西北地区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及原因。
4、认识西北地区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区。
5、认识古老的饮水工程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读图确定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问题让学生探究并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自然景观分布规律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媒体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上课。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了解一个听上去荒凉,走进去看却是五彩斑斓,用心去感受又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视频欣赏:《带着梦想去行走——西北风光》。
问:视频中的自然风光来自于我国哪个地区?
生:西北地区。
师:我们就生活在西北地区,你了解西北地区吗?这正是本节课主题。
板书:8.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设计意图: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跟随视频中的镜头,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视觉感知。通过教师设置的悬念和精彩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本节课学习主题。
问: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西北地区吗?
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图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师引导回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与位置。
问1:西北地区邻近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它的范围大致是从哪到哪呢?
板书:1、范围
师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
问2:这个范围包括哪些省区呢?
生读图找西北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
师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主要有新、甘、内蒙古、宁。
承转过渡:这个范围的地理位置如何?
板书:2、地理位置:
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问1: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这样的纬度位置使得西北地区的热量条件怎么样?
生读图找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思考纬度位置对西北地区热量条件的影响。
师引导学生,讲述:我们就在西北地区,夏天的时候我们这里温度高,且日照强烈,日照时间还特别长,出示我国温度带图:看图可以知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夏季热量条件好,但冬季热量条件比较差。
板书总结归纳如下:

问2:西北地区的经度位置如何?这样的经度差异对西北地区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读图找西北地区的经度位置,思考经度位置对西北地区生活的影响。
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板书如下:

师: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如何呢?
师引导读图,板书归纳:(2)海陆位置: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问:这样的海陆位置使得西北地区的降水量你觉得多还是少?
生:少。
转:接下来我们去看看西北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去看看气候条件。
设计意图:进入主题后,直接讲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我们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也是一种地理的学习方法。讲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读图分析的方式组织教学,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体现学科特色,同时为下面教学内容做铺垫。
板书:二、自然环境
1、气候
读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引导分析西北地区的降水特点。
问:①整体看,西北地区的降水量是多还是少?基本在多少mm以下?最少是多少mm?
生:少。基本在400mm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少于50mm,最少的在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才5.9mm。
②西北地区降水普遍偏少,蒸发却十分强烈,从干湿程度看,西北地区位于什么区?
生读图总结:西北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师:西北地区之的降水为什么这么少?
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润气流难以到达。
承转过渡: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
PPT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读图指导问1: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深褐色的地理事物是什么?生:山脉。
问2:这些山脉对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有影响吗?生:有。
问3:山脉是大地的骨架,山脉之间的地形区对降水会不会有影响呢?生:会。
板书:2、地形
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问:①从三级阶梯看,西北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生:第二级阶梯。
②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呢?生:以高原盆地为主。
③哪些高原和盆地,它们在哪里?
引导读图总结: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则是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总结:这些高原以及盆地周围的山脉对夏季风起到了阻挡和削弱作用,加之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问:到底是什么气候呢?
读图:乌鲁木齐气候图。
引导总结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与特点: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讲述: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西北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那就是:干旱。干旱也是整个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正是因为干旱缺水,西北地区荒漠戈壁广布,我国最著名的8大沙漠有7个都在西北地区。难怪大家一听到西北就想到荒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联系关注不够,缺乏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海陆位置和地形条件对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方面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承转过渡:难道在大西北就只能看到荒漠戈壁,看不到其他自然景观了?
板书:3、自然景观
活动:夏天某摄影家在西北地区拍摄了三张照片,请将三张照片与拍摄地点(甲、乙、丙)连线。说说为什么。
生:同桌讨论并展示连线结果。
师:我相信,这位摄影家去这三处绝不止拍了这三张照片,他的镜头下一定有更多的美景。所以老师就在网上搜了一些丙处和甲处的照片。
照片展示:甲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的干旱环境,丙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草原。
师引导总结:摄影家的照片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自然现象,西北地区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西北既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大漠。因此,草原和荒漠都是西北地区常见的的自然景观。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既让学生感受西北的自然景观变化,也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总结知识,寓教于乐,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问:干旱的自然环境下,西北地区的河流发育怎么样?多内流河还是外流河?河的水量大吗?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不大?生思考回答:略。
师引导归纳:河流比较少,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黄河等,多为内流河,河流水量不大,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些,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
板书:4、河流
师:在老师眼里,西北的确是干旱的,但干旱环境下塑造的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你深入其中,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音乐加图片展示:新疆安集海大峡谷,库车大峡谷,乌尔禾魔鬼城、五彩湾、罗布泊附近雅丹地貌。
承转:在降水相对丰富,有河流的地方,它更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
音乐加图片展示:伊犁吐尔根杏花沟,伊犁薰衣草,油画般的喀纳斯,人间仙境禾木,雪山下的赛里木湖。
师: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让我不禁想说,最美还是我们新疆呀。
设计意图:“荒凉”和“五彩斑斓”两组镜头下的西北地区是同一个地区,却是别样风光,别样精彩。强烈的风光对比,冲击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记忆深刻,同时让学生明白,西北地区不仅仅是荒凉的,也是绚丽多彩的,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通过对西北地区绚丽多彩的展示也让学生为身在西北骄傲,培养爱乡情怀。
承转过渡:对西北地区的了解,光听和看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去感受。
问:怎么才能用心感受她呢?那就是在这里生活。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会是怎样的呢?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哪些农业部门?
生:畜牧业。种植业?
板书:三、农业生产
问: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
生思考回答:前面我们讲了,西北地区拥有广阔草场资源,适合发展畜牧业
师:没错,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新疆牧区和内蒙古两大牧区。两大牧区的草场不同,内蒙古牧区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区是山地草场。
读图:找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
牧区 优良畜种
新疆牧区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阿尔泰大尾羊等
内蒙古牧区 三河牛、三河马等
师引导表格总结如下:
讲畜种的时候补充图片展示:在牧区,人们住的是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哈萨克人的毡房等,因为这种方式适合游牧生活。吃的食物也多和畜牧业有关,如牛羊肉,奶制品等。
转:除了畜牧业,西北地区到底能不能发展种植业?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活动:讨论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生讨论展示后,师表格总结如下:
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 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




问1:西北地区到底能不能发展种植业? 生:能,找有水的地方发展种植业。
问2:哪里有水?生:有河流、有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地方。
读图:找西北地区主要灌溉农业分布地区。
师引导总结:人们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的地方发展农业,形成了灌溉农业区。例如人们引黄河水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外江南”。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为瓜果粮棉之乡。
设计意图:学习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感受了西北地区的荒凉与五彩后,紧接着学习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地理的一般学习方法,也符合本节课的主体情感线路。对于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发展种植业学生理解较困难,所以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利弊条件,明确利弊条件后学生就能够理解干旱的西北地区为什么可以发展种植业了。然后再去图中找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地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化繁为简,学生基本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
师:有了水源,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得西北地区许多农产品驰名中外。你能随便说出几种吗?
生:各种水果、棉花、红枣等。
师举例:新疆瓜果,棉花,红色系列农产品等。
师:只有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你才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有限的水资源并没有打住人们农业生产的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
转:说到利用水资源,咱新疆有一种古老的饮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你知道是什么吗?生:坎儿井。
讲述:坎儿井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春夏时节吐鲁番盆地北部山上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暗渠的水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问:为什么坎儿井建暗渠不建明渠? 生:尽量减少输送过程中水的蒸发。
师总结:坎儿井就是人们长期生活与自然融合的产物,她是一项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工程,与长城、京杭大运会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设计意图:展现西北地区的农副产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感受西北地区的活力,介绍坎儿井,让学生为家乡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的情感。
课堂升华提问:在老师心里,西北地区是一个听上去荒凉,走进去看却是五彩斑斓,用心去感受又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心里的大西北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