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7 21: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措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秦速亡的背景,能够解释西汉初“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制等概念。
2、归纳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了解推恩令、独尊儒术等概念。了解武帝时期对外战争、丝绸之路的开通,
3、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4、结合史料,能够概述“光武中兴”、“党铜之祸”“黄巾起义” 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
5、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特定时 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文景之治,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及意义,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2、难点:武帝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四、主要知识点
本课讲述的是西汉到东汉大- -统国家继续巩固的一段历史。
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主要讲述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2.“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主要讲述汉武帝- -系列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推动了西汉走向强盛。
3.“东汉的兴衰”表述了外戚王莽篡权致使西汉灭,东汉刘秀缔造“光武中兴”的历史进程,而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灭亡。
4.“西汉的文化”讲述两汉医学、文学、史学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带一路”战略,谁能说一下一带一路战略呢?
教师介绍:“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个惠及亚欧非三大洲、几十国家、几十亿人口的倡议中。这充分体现了东方大国中国在维护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强劲动力。你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始连接东西世界的吗?
生:西汉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子目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秦末爆发农民起义,秦朝灭亡,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汉朝政治制度
师:在西汉初年,各种政治制度如皇帝、三公九卿制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师: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汉朝进行了“改进”,汉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呢?
生:郡国并行制
师:是的,汉朝统治者吸取周和秦朝灭亡的教训,为了江山的稳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郡国并行制就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结合,将皇室成员分封在各地,郡县由中央直接管辖。起初,高祖刘邦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功臣),又分了九个同性王,这些王国有任免官吏、铸造钱币、征收税赋、自募军队等权力,过大的权力直接威胁了中央,不久刘邦铲除了异姓王,又分封了一些同性王。
郡国并行制的问题:即使是同性王,也不能够保证中央统治的安全,诸侯手中的权力过大,诸侯国控制的土地比中央直接控制的要大的多,诸侯王拥兵自重,为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景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开始削藩,由此引发了吴、楚等以“清君侧”为借口的“七国之乱”。但是叛乱不得人心,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将,加上梁国的坚守,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3)文景之治
材料阅读:
材料一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材料二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三 武帝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实现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可设问题(1)材料一中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治世局面是什么?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大一统局面有什么内在联系?
师: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这种情况呢?
生:........
师:(1)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整个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秦国的暴政,经济凋敝,人民疾苦,整个国家迫切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师:材料二反映的治世局面是什么呢?面对材料一这种局面,汉朝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又是怎样的?
生:文景之治
师:回答正确,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遵奉黄老学说,实行“无为而治”。
教师出示PPT,讲述黄老学说。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属于道家思想的一-个流派。(可回顾道家思想)
措施:轻徭薄赋,废除厉刑,提倡节俭
(3)答案: 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总结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PPT,讲述:文景之治是在汉朝统一王权的统治 下,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子目二:西汉的强盛
师: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景帝的儿子,人们常说秦皇汉武,汉武帝时期建立了西汉最辉煌的功业。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成就了如此辉煌呢?
自主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
教师总结:
政治上:
1. (在中央)设立“中朝”(需解释)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2. (地方上)颁行“推恩令”(需解释)削弱诸侯势力,基本消除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3. (地方上)设“州刺史”制度,监察各地,加强中央集权。
4. 确立“察举制”(需解释)的选官制度。
5.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等不法行为。
经济上:
1.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2. 实行盐铁专营,官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 实行“均输平淮”(需解释),国家查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
4.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文化思想上:
1.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总结: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为武帝的对外征伐奠定了条件。

师:汉朝初期,匈奴势力强大,多次侵扰汉朝,汉朝初期实力薄弱,只能用和亲方式言和,积蓄实力。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加强中央统治的各项措施,汉朝终于具备了打败匈奴的实力,汉武帝开始对匈奴拥兵。
师:在讨伐匈奴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位优秀的将领,他们是谁呢?
生:卫青和霍去病
师:是的,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师:在征伐匈奴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一个人出使西域,这个人是谁呢?
生:张骞
师: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之间的通道,促进了中西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西汉在公元前60年于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此外,西汉还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征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加强。
子目三:东汉的兴衰
师:我们都知道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如此强大的西汉是如何灭亡的,东汉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一)西汉的灭亡
西汉灭亡的原因: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逃亡,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为了缓和西汉末期的社会矛盾,王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加上出发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最终绿林军进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二)东汉的建立
师:王莽政权被推翻后,东汉又是怎样建立的呢?
公元24年,西汉宗室刘秀打败其他势力,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的兴:
自主学习:归纳“光武中兴”的原因
东汉初年,刘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减少开支;惩治贪污;清查田亩户口;释放奴婢;重视入学。社会经济在稳定的局面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问题: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概括封建治世局面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答: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东汉的衰:
师:东汉末年分三国,大家应该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了,三国演义开始于一场农民大起义,谁知道这场起义叫什么?
生:黄巾起义
师:是的,
东汉中期后,皇帝多年幼,外戚宦官为争夺权力进行争斗交替专权造成政治黑暗,最终引发了“党锢之祸”,为“黄巾起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以上原因导致了“黄巾起义” 的爆发。
师: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告诉我,起义最终成功了吗?
生:失败了
师: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地方军阀趁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东汉灭亡。
子目四:两汉的文化
师: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第一本纪传体通史是那本书?
生:回答
师:造纸术和史记都是在汉朝时期出现的,两汉时期,在文化领域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自主学习:归纳整理两汉文化成就。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 班固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科技 西汉 《黄帝内经》
东汉 《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医药学专注
东汉 《九章算术》
东汉 造纸术(改进) 蔡伦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可讲)
师:在纸发发明之前,古人用什么来书写呢?大家思考一下,造纸术的改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生:竹简、布帛 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师:竹简笨重、布帛昂贵,造纸术的改进使普通人也用的起纸张,纸后来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我们要认识到,如果没有两汉政治、经济的辉煌,是无法出现如此之多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的,国家的富强才是文化、科技发展的根本。
作业:了解司马迁、张骞、苏武、班固的事迹,写下自己的感想。
总结两汉灭亡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