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18 13: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第1课时,这也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而且,我们也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但是,声音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想必同学们不一定真正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常见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想象力来自主创新,发出声音,再让他们想法设法使发声停止,然后让他们亲自体验自己发现的现象并积极思考。整个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课毕竟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初步认识,方法不易过繁,应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问题应足以层层调动他们的探索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入好门。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自主创新,发出声音。
2.通过观察和亲自体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通过分组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自主创新和亲自体验,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五、使用的现代教育手段
利用PPT,多给同学们呈现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的图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创新并亲自体验,最后再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教师只是对他们的语言适当地引导、修正,起主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由讨论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能够发出声音?
下图中的这些物体你见过吗?会不会发出声音?









2.关于声音,你知道什么?又有哪些困惑?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原有声音知识的基础上,找到困惑,这样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自主创新
学生利用老师分发的和自己提前准备的教具,按下图分组进行,发出声音,并比较哪组发出的声音最新奇,方法最有创意。
第一组:拨动拉紧的橡皮筋。



第二组:拨动钢尺。

第三组:吹口哨。






第四组:把吹起的气球自然放气。








第五组:鼓面上放一些轻纸屑,再敲鼓。



第六组:在离小喇叭很近的地方放一只点燃的蜡烛,播放音乐。






















老师问: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发声停止?

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多的想办法,制造声音,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2.各抒己见
共同特征:(1)物体在动!(2)物体一不动,发声就停止!

意图: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发明创造的声现象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样能引导学生对周围其他的物理现象形成多发现、多总结的良好习惯。
3.亲自体验
体验一:拨动拉紧的橡皮筋,你听到声音了吗?
体验二:把你一只手轻放在喉部,再发出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体验三:把一把钢尺的一半按压在桌子边上,钢尺的另一半悬空并拨动,你发现了什么?

意图:仅仅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不一定都是真的,让学生亲自体验,更有说服力,这样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凡事都要认真,不能含糊其辞。
4.体验结果
体验一:橡皮筋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体验二:喉部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体验三:钢尺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小结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声源。

意图:对任何物理现象的研究都要善于总结,不然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同学们要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三)释疑解惑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并通过听小骨、耳蜗传至听觉神经,大脑中的听觉中枢感知兴奋,引起听觉。

意图:给学生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学生自己又不能准确解答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喜欢学物理。
(四)归纳总结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声源。
4.人耳感知声音时,鼓膜在振动。

意图:多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就能理解消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涉猎更多有关声音的知识,并预习下节内容。
(五)课堂训练
1. 2. 3. 4. 5. 6.

意图:加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意图:同学们在掌握了一点点声音知识的基础上,一定会对声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是让他们学一堂掌握一堂,二是让他们的好奇心一直持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物理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
1. 2.

意图:再次巩固本堂课所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同学们初次正式地与声音打交道,虽然大家从一出生就对声音很熟悉,但有很多是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声音的问题同学们都不能正确地解释,所以学好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很重要。本节课声音的产生就是声现象中最基础的知识,但毕竟是刚刚学习,方法不能过繁,要层层推进,让他们自己动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并放大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入好门了。

火苗会动吗?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