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关于李白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注释:作者以诗笔为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李白的诗一样飘逸俊爽。这里再拓展一下:《饮中八仙歌》杜甫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
*人物 :
*事件:
*地点:
* 序:一种文体,本文属宴集序。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春夜
诗人与从弟
宴饮
桃李园序文即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为书序、赠序、宴集序。连连看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指南录〉后序书序宴集序赠序逆旅:客舍。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逆:迎接。 旅:客。过客:过往的客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浮生若梦: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意逆志: 探求这次行宴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晚上;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阳春:和煦的春光。
召:召唤,引申为吸引。
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大块:大地,大自然。
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作者是如何写景的?首先,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
“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
“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
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序:通“叙”,叙说。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为什么用谢灵运的典故?首先当然是这个典故很契合当时场景
但我认为还有更深一层原因,那就是这个典故是关于谢灵运的,谢灵运是谁?他曾经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当然这有些夸张和自负,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是唐朝许多诗人的偶像,原因在于他是山水派的鼻祖,喜好游玩山水,李白也曾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李白对于谢灵运的推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抒发李白的喜悦,对自然的热爱,及自豪之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琼筵(yán):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
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数:是说如果宴会中的某人写不出诗来,就要按照古代金谷园的规矩罚酒三觞。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其《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举怀痛饮以醉观月色,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何伸雅怀,有哪些雅怀?(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与《兰亭集序》有什么异同?首先让我们来看当时的时代背景金陵望汉江
作者:李白 (唐)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其次让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场景气氛桃花芳园,共叙天伦之乐
群秀咏歌,高谈幽赏之乐
坐花醉月,狂欢宴饮之乐
抒吟雅怀,赋诗罚酒之乐
(李白难舍月光杯,一生斗酒诗百篇,那个狂放不羁的酒仙)夜宴之乐古人用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写诗大抵如此,聪明的你能找出来吗?天时: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地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人和: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这是最重要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夜游之因夜宴之乐议论记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文章结构古今无数文人墨客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年华易老是古今永恒的主题,读罢此文,你有什么感想?首先我想引用一段冯骥才《时光》中的几段话: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是呀,时光如一只箭般,起于原点,最终又归于黑洞,也许多少年后你也会发出''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的感慨。
然而,不要忘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珍惜:
有''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的友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有“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的亲情,更有那诗和远方在等着我们!所以拥抱生活吧,人间有味是清欢!
过去已去,未来将来,把握现在!最后我还想感谢那些古人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也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