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平方差公式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勇气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体会平方差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准确判别要计算的式子是哪两个数的和与差的乘积,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设计方法、思路 采用“问题情境—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验证了平方差公式.那么,我们能通过拼图的方法给出平方差公式的一个解释吗? (二)探求新知 1、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所示).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图1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比较上面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又通过拼图的方法直观地给出平方差公式的一个几何解释:(三)拓展应用 1、计算下列各组算式,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2、从以上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你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吗? 4、这里的字母a必须是一个自然数,那么这一规律在实施范围内还成立吗? 例1: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3×97 (2)118×122 例2:计算:(1) (2) (3) (四)反思提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认识? (五)课后作业: 经过小组交流,组组交流得出如下拼图方案:把剩下的图形(即上图阴影部分)先剪成两个长方形(沿上图虚线剪开),上面的大长方形宽是(a-b),长是a;下面的小长方形长是(a-b),宽是b.由于大长方形的宽和小长方形的长都是(a-b),我们可以将这两条边重合,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如图2的图形,它的长和宽分别为(a+b),(a-b),面积为(a+b)(a-b)。 图2 经过大家的思考,最后得到答案:设这个自然数为a,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为a-1,a+1,则有(a+1)(a-1)=a2-1。 (由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体会在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面三个小题,是整式的混合运算;其中(1)、(2)两个小题,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使运算简便;第(3)小题,要先算乘法,同时减号后面的积,算出来一定先放在括号里,然后再去括号。 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程度;学生在谈感受是对不同方面的总结与反思。 2分钟 18分钟 4分钟 12分钟 4分钟
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
二、反思教学过程 从几何、代数两个角度探究得出平方差公式,并把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三、反思教学效果 在把握平方差公式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平方差公式做好平方差公式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为它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