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二(下)识字2 传统节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二(下)识字2 传统节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7 19: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看图片:你知道这些节日吗?每个节日,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2.相关链接:节日源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4.练一练,巩固学生多音字的识记情况;5.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6.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7.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8.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边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要写舒展。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9.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四、指导朗读1.自由读一读;2.同桌互读;3.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4.教师对重点语句作指导:(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的无比高兴的的心情。(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每个节日的风俗民情。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二、品读释疑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串珠问题1)本文介绍了7 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2)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核心问题)团圆、喜庆、吉祥和希望。(3)哪些句子是描写这些传统节日的特有风俗的?(串珠问题2)①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人欢笑”写出过春节时,人们的心里很高兴。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的无比高兴的的心情。②说一说:本句介绍了春节的哪些典型习俗?你知道春节的习俗,除了这些习俗外还有什么?本句话介绍了春节的习俗“贴窗花,放鞭炮”。春节习俗还有: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③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a. 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b. 写出了元宵节人们到大街小巷看花灯的习俗。c.“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街上的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④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雨纷纷” 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也代表人们的哀伤的心情。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⑤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a.这句话是对端午节人们的活动描写。“赛龙舟”是南方人们的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以热情、稍微紧张的语气读本段,读出人们过端午的热闹景象。b.运用:选一选:端午节的习俗有( BCD )A. 放鞭炮 B. 赛龙舟 C. 插艾叶 D. 吃粽子 ⑥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a.这句话写了七月七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传说。“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他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b.要读出对“牛郎织女”相会的喜悦之情。c.这里讲到一个怎样的美丽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个美丽传说,更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d.积累:写出几个和《牛郎织女》类似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⑦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吃月饼”、“赏月”是人们在这一天要做的事。要读出一家人团圆的热闹、祥和气氛。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a.踏秋赏菊登高”是该节日的主要民俗活动。b.要读出对对老人的尊敬之情。c.为什么说“重阳节,要敬老”?“要敬老”是因为,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举行许多尊老爱老活动。 ⑨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结尾这一句呼应了开头的一句。又一次写到春节。要读出人们春节团聚的热闹景象。(4)品读描写节日风俗的句子,看看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 (串珠问题2)每个节日的民俗活动各不相同:春节里人们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七月七,乞巧,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踏秋,尊老。(5)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串珠问题4)示例: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最隆重,最热闹。(6)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课后第2题)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元宵节:我们这里又叫“小年”,非常热闹。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大街小巷都有卖元宵的,现做现卖。晚上人们要在公园里看花灯,放烟花。小朋友们挑着灯笼,满街逛,放鞭炮。中秋节:在我们这儿是除了春节外,第二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从各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团圆赏月。吃月饼,聚餐。(7)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课后第3题)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和一个多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2.主题延伸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写一写。(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三、本课小结1.课文主旨:本文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的几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的风俗民情,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本课小结:本课是识字课,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儿歌中,我们在诵读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积累了语言,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四、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正月歌》。六、作业布置1.背一背这篇课文。2.传统节日的背后有往往有着一些故事传说呢,请爸爸妈妈讲一讲,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