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伴性遗传 课件+讲义+练习(2课时,打包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伴性遗传 课件+讲义+练习(2课时,打包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7 19:03:29

文档简介

第3节 伴性遗传(Ⅰ)
1.通过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认同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 2.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对后代性状及比例作出预测或应用于生产实际。(社会责任、科学思维)
         [学生用书P])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及位置
(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X染色体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3.主要婚配方式及遗传图解
(1)方式一
(2)方式二
(3)方式三
(4)方式四
4.遗传特点
(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且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患者的基因型
(1)女性:XDXD和XDXd。
(2)男性:XDY。
3.遗传特点
(1)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优生: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育种: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如蛋鸡的选育)
(1)鸡的性别决定
①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
②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点一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遗传规律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红白眼遗传。
(2)典型系谱图
(3)遗传规律
①患者中男多女少。
②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③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典型系谱图
(3)遗传规律
①患者中女多男少。
②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③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3.伴Y染色体遗传
(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典型系谱图
(3)遗传规律
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正常。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与性染色体有关的两个“并非”
(1)并非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①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
②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
(2)并非所有生物的X染色体都比Y染色体短,如人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
1.(2019·江苏徐州高一期末)已知某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弟弟红绿色盲基因的来源是(  )
A.外祖父→母亲→弟弟
B.外祖母→母亲→弟弟
C.祖父→父亲→弟弟
D.祖母→父亲→弟弟
解析:选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弟弟患病,其基因型为XbY,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而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外祖母,即相关基因的传递方式为外祖母(XBXb)→母亲(XBXb)→弟弟(XbY)。
2.(2019·济宁高一检测)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选B。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相等,A项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B项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C项错误。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项错误。
知识点二 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1.遗传病的计算原则:先算“甲病”,再算“乙病”。很多情况下,遗传系谱中会涉及两种遗传病。一般来说,两种遗传病是独立遗传的,因此在计算时先算甲病,再算乙病。
两个体婚配,后代患病率关系如表所示:
患乙病:q
不患乙病:1-q
患甲病:p
两病兼患:pq
只患甲病:p(1-q)
不患甲病:1-p
只患乙病:q(1-p)
不患病:(1-p)(1-q)
2.“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的概率计算
在遗传病的概率计算中,“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的概率是不同的,“男孩患病”的概率是双亲后代的男孩中患者的概率,而“患病男孩”则是指双亲的后代既是男孩又是患者的概率。
(1)对于一对或多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的遗传病,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由于常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无关, 因此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由此可见,“1/2”是指自然状况下男女的出生概率均为1/2。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人类的性别这一“性状”是“连锁”的,计算有关概率问题时有以下规律: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已知双亲基因型可直接作图解,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而不需再乘以1/2;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问题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根据图解可直接求得。
(3)当多种遗传病并存时,只要有伴性遗传病,求“患病男(女)孩”概率时一律不用乘以1/2。
3.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孩子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父亲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选C。多指与手指正常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手指正常的基因用a表示,生的孩子手指正常(aa),则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假设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表示,生的孩子患红绿色盲,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可以看出父亲的基因型是AaXBY,是杂合子,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母亲的基因型是aaXBX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aaXbY)的概率为(1/2)×(1/2)=1/4。
4.(2019·山西朔州怀仁一中期中)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且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红绿色盲、既耳聋又红绿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0、、0      B.0、、
C.0、、0 D.、、
解析:选A。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Dd,Ⅱ4不携带d基因,后代男孩中不可能出现耳聋患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患病(XbY),Ⅰ3为携带者,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正常(XBY),后代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规范答题]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随堂检测]
1.(原创)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人类的性别取决于精子的类型,故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男性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
C.人类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都含有X染色体
答案:C
2.(2019·河北邯郸一中高一检测)已知一对夫妇所生女儿全部表现正常,所生儿子全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A.XBXB和XBY    B.XbXb和XBY
C.XBXb和XbY D.XBXB和XbY
解析:选B。一对夫妇所生女儿全正常,所生儿子全为红绿色盲,说明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3.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XXY男孩。以下各图中可能出现在该对夫妇形成有关配子的过程中的是(只显示性染色体,1号代表X染色体,2号代表Y染色体)(  )
解析:选D。根据题图可知,红绿色盲性状用基因B、b表示,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XXY男孩,可推出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而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根据上下代关系可分析出,出现该患病男孩的原因是其母亲(XBXb)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分裂Ⅱ时未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配子。A项不符合丈夫的基因型XBY,错误。B项为减数分裂Ⅰ后期,根据基因型推断为妻子,但初级卵母细胞应为不均等分裂,图示不符合,错误。C项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根据基因型推断为妻子,但其为均等分裂,则应该为第一极体的分裂图,因此相对应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XBXB,形成的卵细胞与题目不符,错误。D项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可判断该细胞分裂后会形成XbXb的卵细胞,符合题意,正确。
4.人的色觉正常(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这对夫妇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和再生出的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分别是(  )
A.1/4和1/4 B.1/8和1/8
C.1/8和1/4 D.1/4和1/8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因此他们生出蓝眼孩子的概率为1/2,生出红绿色盲男孩(全部后代中患红绿色盲的男孩)的概率为1/4,故他们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而该夫妇再生出的男孩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所以该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5.(2019·陕西咸阳高一期末)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
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解析:选A。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性都是非芦花(ZbW),雄性都是芦花(ZBZb),故A正确。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为芦花性状,雌性均为非芦花性状。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的表型有一种,雌鸡的表型有两种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答案:C
7.下面是色盲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_________,6: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员14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4和10均为色盲男性,基因型均为XbY。5和6正常,生出色盲男孩10,则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11为女孩,其基因型为XBXB或XBXb。14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8,8的色盲基因来自她的父亲4,而4的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1。7和8的基因型为XBY和XBXb,生出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2)=1/4,其后代中不会出现色盲女孩(XbXb)。
答案:(1)XbY XBXb XBXb或XBXB (2)1→4→8→14 (3)1/4 0
[课时作业]
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性染色体在所有细胞中成对存在
D.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解析:选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但是遗传时一定与性别有关,A错误;性别受染色体、基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控制,B错误;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一般不成对存在,C错误;女儿的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D正确。
2.(2019·河北武邑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图表示红绿色盲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在性染色体中DNA分子双链上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C
3. (2017·湖南学考真题)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Ff,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①②位置上的基因分别是(  )
A.F、E B.E、f
C.e、f D.e、F
解析:选B。已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EeFf,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题图中两条Ⅱ号染色体,有一条含有基因e,另一条①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E。同理②位置上的基因为f。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是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解析:选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儿子都正常,B错误;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儿子和女儿都是50%正常、50%患病,C错误;患者的正常子女不可能携带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D正确。
5.在猫的基因中,基因B控制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黄色性状,基因B、b同时存在时则表现为虎斑色,基因B和b都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虎斑色雌猫与一只黄色雄猫交配,产生的小猫可能有(  )
A.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
B.黄色雌猫和黑色雄猫
C.黄色雄猫和虎斑色雄猫
D.黑色雌猫和虎斑色雄猫
解析:选B。虎斑色雌猫的基因型是XBXb,黄色雄猫的基因型是XbY,它们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为XBXb、XBY、XbXb、XbY,表型分别为虎斑色雌猫、黑色雄猫、黄色雌猫和黄色雄猫。
6.(2019·安徽池州期末)小明家里的一对芦花鸡产卵孵化的100个雏鸡的羽毛颜色如下图(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下列据图所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鸡的羽毛颜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羽毛非芦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子代母鸡的数量是公鸡的两倍
D.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
解析:选C。相关基因用B、b表示,据题图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基因型ZBZB、ZBZb、ZBW、ZbW各占1/4,子代母鸡的数量与公鸡的数量相等,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都是ZBW。
7.(2019·福建福清期末) 2005年,人们发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帕秦罗岛上有一个“中国村”,祖传约在600年前,由郑和船队的队员与当地妇女结婚后繁衍而成。如果通过比较DNA的碱基序列,确认该村的村民与我国汉族人是否有传说中的亲缘关系,最好从该村村民与我国汉族人的下列哪种结构中提取DNA(   )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线粒体
解析:选C。Y染色体一定会由男性传给儿子,且一代代传下去不会改变,所以可比较该村男性村民与我国汉族人Y染色体上的DNA。
8.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基因中的一个必然来自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基因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析:(1)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时,两个A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由于祖父和祖母的基因型均为Aa,其父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能来自祖母。同理也不能判断来自母亲的A基因的来源。(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是XAY,其中XA基因必然来自该女孩的祖母;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也可能是XAXa,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基因来自外祖父,因此不能确定母亲传递给该女孩的XA基因是来自其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女孩AA中的一个A基因必然来自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基因,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基因是来自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基因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XA基因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基因一定来自祖母 不能
9.某种雌雄异株(雌雄植株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XY)植物有阔叶与窄叶这一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其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母本性状
父本性状
子代表型及比例
阔叶
阔叶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1∶1
阔叶
阔叶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2∶1∶1
(1)阔叶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一个足够大的自然群体中雌株全为阔叶无窄叶,雄株有阔叶与窄叶。某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一种致死机制,请补充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该同学认为肯定不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母本性状
父本性状
子代表型及比例
结论
阔叶
窄叶
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或全为雄性阔叶
__________不育(致死)
阔叶
窄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两个隐性基因的合子不育(致死)
解析:(1)母本和父本都是阔叶,子代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2∶1∶1,后代出现了窄叶,说明窄叶是隐性性状,又因为后代表现出雌雄性状的差别,即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后代雄性出现两种表型说明母本为杂合子。(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中有窄叶植株,说明母本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不可能致死。雌性阔叶与雄性窄叶杂交,后代全部是雄性,且可能存在两种表型,或没有雌性后代,则说明雌配子都可育,而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不育(致死);若含两个隐性基因的合子不育(致死),则雌性阔叶与雄性窄叶杂交,若雌性阔叶是纯合子,则后代雄性阔叶∶雌性阔叶=1∶1;若雌性阔叶是杂合子,则后代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1。
答案:(1)显性 X (2)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自然调查时不可能发现雄性窄叶植株 含隐性基因的雄配子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1或雄性阔叶∶雌性阔叶=1∶1
课件39张PPT。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Ⅰ)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性染色体性别XBYXbY女性携带者XBXbXBXbXbYXBXBXbXbY女性
色盲男性
正常XBXbXbYXB1:1ZBWZbW性别多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随堂检测]
1.(原创)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人类的性别取决于精子的类型,故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男性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
C.人类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都含有X染色体
答案:C
2.(2019·河北邯郸一中高一检测)已知一对夫妇所生女儿全部表现正常,所生儿子全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A.XBXB和XBY    B.XbXb和XBY
C.XBXb和XbY D.XBXB和XbY
解析:选B。一对夫妇所生女儿全正常,所生儿子全为红绿色盲,说明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3.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XXY男孩。以下各图中可能出现在该对夫妇形成有关配子的过程中的是(只显示性染色体,1号代表X染色体,2号代表Y染色体)(  )
解析:选D。根据题图可知,红绿色盲性状用基因B、b表示,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XXY男孩,可推出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而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根据上下代关系可分析出,出现该患病男孩的原因是其母亲(XBXb)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分裂Ⅱ时未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配子。A项不符合丈夫的基因型XBY,错误。B项为减数分裂Ⅰ后期,根据基因型推断为妻子,但初级卵母细胞应为不均等分裂,图示不符合,错误。C项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根据基因型推断为妻子,但其为均等分裂,则应该为第一极体的分裂图,因此相对应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XBXB,形成的卵细胞与题目不符,错误。D项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可判断该细胞分裂后会形成XbXb的卵细胞,符合题意,正确。
4.人的色觉正常(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这对夫妇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和再生出的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分别是(  )
A.1/4和1/4 B.1/8和1/8
C.1/8和1/4 D.1/4和1/8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因此他们生出蓝眼孩子的概率为1/2,生出红绿色盲男孩(全部后代中患红绿色盲的男孩)的概率为1/4,故他们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而该夫妇再生出的男孩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所以该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5.(2019·陕西咸阳高一期末)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
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解析:选A。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性都是非芦花(ZbW),雄性都是芦花(ZBZb),故A正确。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为芦花性状,雌性均为非芦花性状。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的表型有一种,雌鸡的表型有两种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答案:C
7.下面是色盲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_________,6: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员14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4和10均为色盲男性,基因型均为XbY。5和6正常,生出色盲男孩10,则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11为女孩,其基因型为XBXB或XBXb。14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8,8的色盲基因来自她的父亲4,而4的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1。7和8的基因型为XBY和XBXb,生出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2)=1/4,其后代中不会出现色盲女孩(XbXb)。
答案:(1)XbY XBXb XBXb或XBXB (2)1→4→8→14 (3)1/4 0
[课时作业]
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性染色体在所有细胞中成对存在
D.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解析:选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但是遗传时一定与性别有关,A错误;性别受染色体、基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控制,B错误;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一般不成对存在,C错误;女儿的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D正确。
2.(2019·河北武邑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图表示红绿色盲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在性染色体中DNA分子双链上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C
3. (2017·湖南学考真题)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Ff,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①②位置上的基因分别是(  )
A.F、E B.E、f
C.e、f D.e、F
解析:选B。已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EeFf,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题图中两条Ⅱ号染色体,有一条含有基因e,另一条①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E。同理②位置上的基因为f。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是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解析:选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儿子都正常,B错误;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儿子和女儿都是50%正常、50%患病,C错误;患者的正常子女不可能携带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D正确。
5.在猫的基因中,基因B控制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黄色性状,基因B、b同时存在时则表现为虎斑色,基因B和b都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虎斑色雌猫与一只黄色雄猫交配,产生的小猫可能有(  )
A.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
B.黄色雌猫和黑色雄猫
C.黄色雄猫和虎斑色雄猫
D.黑色雌猫和虎斑色雄猫
解析:选B。虎斑色雌猫的基因型是XBXb,黄色雄猫的基因型是XbY,它们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为XBXb、XBY、XbXb、XbY,表型分别为虎斑色雌猫、黑色雄猫、黄色雌猫和黄色雄猫。
6.(2019·安徽池州期末)小明家里的一对芦花鸡产卵孵化的100个雏鸡的羽毛颜色如下图(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下列据图所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鸡的羽毛颜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羽毛非芦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子代母鸡的数量是公鸡的两倍
D.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
解析:选C。相关基因用B、b表示,据题图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基因型ZBZB、ZBZb、ZBW、ZbW各占1/4,子代母鸡的数量与公鸡的数量相等,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都是ZBW。
7.(2019·福建福清期末) 2005年,人们发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帕秦罗岛上有一个“中国村”,祖传约在600年前,由郑和船队的队员与当地妇女结婚后繁衍而成。如果通过比较DNA的碱基序列,确认该村的村民与我国汉族人是否有传说中的亲缘关系,最好从该村村民与我国汉族人的下列哪种结构中提取DNA(   )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线粒体
解析:选C。Y染色体一定会由男性传给儿子,且一代代传下去不会改变,所以可比较该村男性村民与我国汉族人Y染色体上的DNA。
8.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基因中的一个必然来自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基因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解析:(1)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时,两个A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由于祖父和祖母的基因型均为Aa,其父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能来自祖母。同理也不能判断来自母亲的A基因的来源。(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是XAY,其中XA基因必然来自该女孩的祖母;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也可能是XAXa,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若该女孩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则XA基因来自外祖父,因此不能确定母亲传递给该女孩的XA基因是来自其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女孩AA中的一个A基因必然来自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基因,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基因是来自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基因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XA基因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基因一定来自祖母 不能
9.某种雌雄异株(雌雄植株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XY)植物有阔叶与窄叶这一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其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母本性状
父本性状
子代表型及比例
阔叶
阔叶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1∶1
阔叶
阔叶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2∶1∶1
(1)阔叶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一个足够大的自然群体中雌株全为阔叶无窄叶,雄株有阔叶与窄叶。某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一种致死机制,请补充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该同学认为肯定不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母本性状
父本性状
子代表型及比例
结论
阔叶
窄叶
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或全为雄性阔叶
__________不育(致死)
阔叶
窄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两个隐性基因的合子不育(致死)
解析:(1)母本和父本都是阔叶,子代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2∶1∶1,后代出现了窄叶,说明窄叶是隐性性状,又因为后代表现出雌雄性状的差别,即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后代雄性出现两种表型说明母本为杂合子。(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中有窄叶植株,说明母本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不可能致死。雌性阔叶与雄性窄叶杂交,后代全部是雄性,且可能存在两种表型,或没有雌性后代,则说明雌配子都可育,而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不育(致死);若含两个隐性基因的合子不育(致死),则雌性阔叶与雄性窄叶杂交,若雌性阔叶是纯合子,则后代雄性阔叶∶雌性阔叶=1∶1;若雌性阔叶是杂合子,则后代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1。
答案:(1)显性 X (2)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自然调查时不可能发现雄性窄叶植株 含隐性基因的雄配子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1或雄性阔叶∶雌性阔叶=1∶1
第3节 伴性遗传(Ⅱ)(加强提升课)
1.结合相关实例,归纳人类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科学思维) 2.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会判断基因的位置。(科学探究)
题型一 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分析
由X、Y染色体结构分析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
①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a、XaYA、XaYa,XAXA、XAXa、XaXa。
②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的表型也与性别有关,如:
♀XaXa×XaYA ♂    ♀XaXa×XAYa♂
              ↓ ↓
XaYA   XaXa     XAXa  XaYa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  )
A.位于Ⅰ区段上,为隐性基因
B.位于Ⅰ区段上,为显性基因
C.位于Ⅱ区段上,为显性基因
D.位于Ⅲ区段上,为隐性基因
解析:选B。若致病基因位于Ⅱ区段,一般情况下男性患者等于女性患者。若致病基因位于Ⅲ区段,则只有男性患病。若致病基因位于Ⅰ区段,即为伴X染色体遗传,有两种情况: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解析:选C。X、Y染色体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只能是男性,A正确;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只能位于同源区(Ⅱ)上,B正确;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即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C错误;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题型二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
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如下图: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1。
(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下图2。
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1。
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2。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1。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
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
(2)下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3.(2019·贵州凯里一中期末)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C.由于后代中只有男性患者,因此该病一定为伴性遗传
D.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
解析:选C。由系谱图可知,父亲和儿子均患病,女儿和母亲均不患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致病基因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该病可能为伴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4.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选D。①双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父亲必为患者,A正确。②双亲正常,后代有病,必为隐性遗传病,因后代患者全为男性,可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由母亲传递而来,B正确。③父亲有病,母亲正常,子代女儿全患病,儿子全正常,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他遗传病概率非常低,C正确。④父亲有病,儿子全患病,女儿正常,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他遗传病的可能性极小,D错误。
题型三 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
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用隐♀×(纯合)显♂杂交组合,即:
?
5.(2019·陕西咸阳高一期末)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人用纯种阔叶和窄叶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正交
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
反交
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
A.依据正交的结果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
B.依据反交结果可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结果中,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让正交中的子代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其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2
答案:D
6.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也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
②选取子代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上;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答案:(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Ⅱ区段 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顺序可颠倒) (4)实验步骤: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Ⅱ区段 ②X、Y染色体的Ⅰ区段
[随堂检测]
1.以下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选C。①③中出现“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表现正常,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中女性患者后代中男性全部患病,女性正常,女性患者的父亲患病,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④中患者全部为男性,所以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②中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为患者,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蚕豆黄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下图是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检测得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2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C.Ⅲ3的基因型可能是XEXe
D.测定G?6?FD可初步诊断是否患该病
答案:C
3.(2019·山东青岛期中)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选B。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代中抗病和不抗病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都为3∶1,无性别差异,可判断出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再根据“无中生有”(亲本都为抗病个体,后代出现不抗病个体)可推出,不抗病为隐性性状。子代中,雄株全表现为不抗霜性状,雌株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可判断出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抗霜基因,母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不抗霜基因,而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可推出不抗霜为隐性性状。
4.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用基因A、a表示,红眼与白眼用基因B、b表示。现有2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雌雄果蝇的表型和基因型都是相同的
B.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选C。表中数据显示: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的红眼∶白眼=(3+1)∶(3+1)=1∶1,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XBY,B错误;在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值均为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控制体色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C正确;综上分析,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Xb、AaXBY,表型均为灰身红眼,A错误;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5.下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上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Ⅲ片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某研究小组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补充完成推断过程。
实验方法:选用纯种黑腹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则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②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则此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雌、雄果蝇均有显性与隐性性状),已知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
选取若干对雌、雄个体表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均相互交配,观察F2的表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1)选用纯种的表型为截毛(♀)和刚毛(♂)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刚毛,则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截毛,则此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2)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可让纯合的隐性个体(♀)与纯合的显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中雌、雄个体交配,如果F2雌、雄个体中均有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雄性个体全部是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雌性个体中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各占1/2,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答案:(1)截毛、刚毛 ①刚毛 ②截毛 (2)隐性性状、显性性状 ①雌、雄个体中均有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 ②雄性个体全部是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雌性个体中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各占1/2
[课时作业]
1.从下列某种哺乳动物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肯定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是(  )
A.一头直毛雄性个体与一头卷毛雌性个体杂交,产生一对后代,其中雌性卷毛,雄性直毛
B.一头长毛雄性个体与多头短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3只长毛(一雄二雌),4只短毛(二雄二雌)
C.一头黑毛雄性个体与多头黑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中,黑毛∶白毛=1∶1,雌性全部黑毛
D.一头蓝眼雄性个体与一头棕眼雌性个体杂交,后代全部为棕眼雌性
解析:选C。A、D项中一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不能准确作出判断。B项相当于测交,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长毛、短毛,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C项中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出现雌性全部黑毛,而雄性黑毛∶白毛=1∶1的现象;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表型与性别无关,所以能判断基因的位置。
2.小鼠的尾弯曲对尾正常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自然种群中的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尾弯曲∶尾正常=2∶1。研究表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某种性别的个体为某种基因型时,在胚胎阶段就会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
C.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
D.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合理的假设只有2种
解析:选D。 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尾弯曲∶尾正常=2∶1,所以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位于常染色体上,A、B正确;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C正确;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的合理假设不只有2种,而是有3种,还应考虑基因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错误。
3.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A.5/12 B.5/6
C.3/4 D.3/8
解析:选A。假设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为A、a,由图中3号、4号和10号的性状表现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7号、8号和11号的性状表现可知,7号、8号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6号、7号为同卵双生,所以6号的基因型与7号相同;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故8号和9号的基因型无对应关系,9号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所以6号和9号所生后代中正常的概率为1/3+(2/3)×(3/4)=5/6,故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
4.(2019·宁夏银川三校联考)下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Ⅰ1、Ⅲ7、Ⅲ9患有甲遗传病,Ⅰ2、Ⅲ8患有乙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6不携带两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7的甲病基因来自Ⅰ1
C.Ⅱ4的基因型是BbXAXa,Ⅲ7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
D.如果Ⅲ8与Ⅲ9近亲结婚,则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3/16
解析:选D。由Ⅱ3、Ⅱ4和Ⅲ7、Ⅲ8可知,甲病、乙病都是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Ⅲ7的基因型为XaY,Xa基因来自Ⅱ4,Ⅱ4的Xa基因只能来自Ⅰ1,B正确;由于Ⅰ2是乙病患者,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BbXAXa,Ⅱ3的基因型为BbXAY,可知Ⅲ7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C正确;Ⅲ8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Ⅲ9的基因型为1/2BBXaY、1/2BbXaY,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1/4)×(1/4)=1/16,D错误。
5.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解析:选D。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正常蚕均为雄性(ZAZa),油蚕均为雌性(ZaW),故在幼虫时从皮肤是否透明即可将雌雄蚕区分开来。
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X染色体稍大,Y染色体较小,右图为某人X和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B与C为同源区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段上的某些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2)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段上。
(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少于男性,则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段,为________性遗传,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段。
(4)若某人A段和D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的后代中女儿的发病概率为________,儿子的发病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B与C为同源区段,因此在B段上的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2)色盲和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其相关的基因位于A段上。(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少于男性,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A段;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D段。(4)A段上的基因为典型的伴X染色体遗传,D段上的基因为典型的伴Y染色体遗传,若此人A段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后,若A段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所生的后代中女儿100%患病;若A段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女儿均正常。因其D段有一致病基因,其所生的后代中儿子均患病。
答案:(1)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基因分离 (2)A
(3)A 隐 D (4)0或100% 100%
7.(2019·云南滇池中学期中)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果蝇的性别




(1)果蝇与人相似,均属于________型性别决定。上表列出了人、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________(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型,则: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雌________,雄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题表中可以看出,在人类中只要有Y染色体,不管有几条X染色体,都为雄性,而在果蝇中XXY为雌性,而XO却为雄性,由此可知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2)B、b和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在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时,可采用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表型与性别的关系,若表型与性别相关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1)XY 人 (2)①BbXRXr BbXRY ②BXR、BY、bXR、bY 1∶1∶1∶1 (3)雄性黄翅×雌性灰翅 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课件31张PPT。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Ⅱ)(加强提升课)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随堂检测]
1.以下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选C。①③中出现“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表现正常,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中女性患者后代中男性全部患病,女性正常,女性患者的父亲患病,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④中患者全部为男性,所以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②中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为患者,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蚕豆黄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下图是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检测得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2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C.Ⅲ3的基因型可能是XEXe
D.测定G?6?FD可初步诊断是否患该病
答案:C
3.(2019·山东青岛期中)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选B。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代中抗病和不抗病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都为3∶1,无性别差异,可判断出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再根据“无中生有”(亲本都为抗病个体,后代出现不抗病个体)可推出,不抗病为隐性性状。子代中,雄株全表现为不抗霜性状,雌株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可判断出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抗霜基因,母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不抗霜基因,而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可推出不抗霜为隐性性状。
4.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用基因A、a表示,红眼与白眼用基因B、b表示。现有2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雌雄果蝇的表型和基因型都是相同的
B.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选C。表中数据显示: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的红眼∶白眼=(3+1)∶(3+1)=1∶1,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XBY,B错误;在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值均为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控制体色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C正确;综上分析,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Xb、AaXBY,表型均为灰身红眼,A错误;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5.下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上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Ⅲ片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某研究小组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补充完成推断过程。
实验方法:选用纯种黑腹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则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②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则此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雌、雄果蝇均有显性与隐性性状),已知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
选取若干对雌、雄个体表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均相互交配,观察F2的表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1)选用纯种的表型为截毛(♀)和刚毛(♂)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刚毛,则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截毛,则此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2)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可让纯合的隐性个体(♀)与纯合的显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中雌、雄个体交配,如果F2雌、雄个体中均有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雄性个体全部是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雌性个体中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各占1/2,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答案:(1)截毛、刚毛 ①刚毛 ②截毛 (2)隐性性状、显性性状 ①雌、雄个体中均有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 ②雄性个体全部是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雌性个体中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各占1/2
[课时作业]
1.从下列某种哺乳动物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肯定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是(  )
A.一头直毛雄性个体与一头卷毛雌性个体杂交,产生一对后代,其中雌性卷毛,雄性直毛
B.一头长毛雄性个体与多头短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3只长毛(一雄二雌),4只短毛(二雄二雌)
C.一头黑毛雄性个体与多头黑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中,黑毛∶白毛=1∶1,雌性全部黑毛
D.一头蓝眼雄性个体与一头棕眼雌性个体杂交,后代全部为棕眼雌性
解析:选C。A、D项中一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不能准确作出判断。B项相当于测交,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长毛、短毛,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C项中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出现雌性全部黑毛,而雄性黑毛∶白毛=1∶1的现象;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表型与性别无关,所以能判断基因的位置。
2.小鼠的尾弯曲对尾正常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自然种群中的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尾弯曲∶尾正常=2∶1。研究表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某种性别的个体为某种基因型时,在胚胎阶段就会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
C.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
D.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合理的假设只有2种
解析:选D。 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尾弯曲∶尾正常=2∶1,所以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位于常染色体上,A、B正确;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C正确;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的合理假设不只有2种,而是有3种,还应考虑基因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错误。
3.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A.5/12 B.5/6
C.3/4 D.3/8
解析:选A。假设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为A、a,由图中3号、4号和10号的性状表现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7号、8号和11号的性状表现可知,7号、8号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6号、7号为同卵双生,所以6号的基因型与7号相同;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故8号和9号的基因型无对应关系,9号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所以6号和9号所生后代中正常的概率为1/3+(2/3)×(3/4)=5/6,故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
4.(2019·宁夏银川三校联考)下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Ⅰ1、Ⅲ7、Ⅲ9患有甲遗传病,Ⅰ2、Ⅲ8患有乙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6不携带两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7的甲病基因来自Ⅰ1
C.Ⅱ4的基因型是BbXAXa,Ⅲ7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
D.如果Ⅲ8与Ⅲ9近亲结婚,则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3/16
解析:选D。由Ⅱ3、Ⅱ4和Ⅲ7、Ⅲ8可知,甲病、乙病都是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Ⅲ7的基因型为XaY,Xa基因来自Ⅱ4,Ⅱ4的Xa基因只能来自Ⅰ1,B正确;由于Ⅰ2是乙病患者,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BbXAXa,Ⅱ3的基因型为BbXAY,可知Ⅲ7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C正确;Ⅲ8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Ⅲ9的基因型为1/2BBXaY、1/2BbXaY,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1/4)×(1/4)=1/16,D错误。
5.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解析:选D。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正常蚕均为雄性(ZAZa),油蚕均为雌性(ZaW),故在幼虫时从皮肤是否透明即可将雌雄蚕区分开来。
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X染色体稍大,Y染色体较小,右图为某人X和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B与C为同源区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段上的某些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2)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段上。
(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少于男性,则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段,为________性遗传,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段。
(4)若某人A段和D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的后代中女儿的发病概率为________,儿子的发病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B与C为同源区段,因此在B段上的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2)色盲和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其相关的基因位于A段上。(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少于男性,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A段;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D段。(4)A段上的基因为典型的伴X染色体遗传,D段上的基因为典型的伴Y染色体遗传,若此人A段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后,若A段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所生的后代中女儿100%患病;若A段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女儿均正常。因其D段有一致病基因,其所生的后代中儿子均患病。
答案:(1)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基因分离 (2)A
(3)A 隐 D (4)0或100% 100%
7.(2019·云南滇池中学期中)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果蝇的性别




(1)果蝇与人相似,均属于________型性别决定。上表列出了人、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________(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型,则: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雌________,雄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题表中可以看出,在人类中只要有Y染色体,不管有几条X染色体,都为雄性,而在果蝇中XXY为雌性,而XO却为雄性,由此可知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2)B、b和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在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时,可采用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表型与性别的关系,若表型与性别相关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1)XY 人 (2)①BbXRXr BbXRY ②BXR、BY、bXR、bY 1∶1∶1∶1 (3)雄性黄翅×雌性灰翅 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