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一、复习回顾
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表
有无细胞壁 有无细胞膜 有无细胞质 有无细胞核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安放→ →放置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 →转动 ,调节 (粗、细)准焦螺旋,高倍镜观察。
例题: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
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
动方向是(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②要点归纳:
基本原则:“先低后高”; 调节视野亮度: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的方法:“同向移动”;
调节物像清晰:调节准焦螺旋,注意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蛙皮肤上皮细胞、酵母菌细胞、菠菜叶肉细胞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有无细胞壁 有无细胞膜 有无细胞质 有无细胞核
洋葱表皮细胞
蛙皮肤上皮细胞
酵母菌细胞
菠菜叶肉细胞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表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有无核膜
有无染色体
有无核糖体
有无细胞膜
有无细胞质
有无细胞核
有无细胞核
代表生物
②蓝藻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和 。细胞学说揭示了 。
五、课堂巩固:
1. 下列有关细菌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
C.细菌和蓝藻的细胞结构都不具有核膜
D.细菌和蓝藻的细胞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2.对于①~⑦结构在下列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细胞核 ④核膜 ⑤核糖体 ⑥细胞壁 ⑦拟核
A.蓝藻体内具有①②⑤⑥⑦ B.①~⑥在衣藻体内都存在
C.水稻根细胞内具有②③④⑤⑥ 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⑤⑥⑦
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若要观察的对象处于视野的左上方,可将载玻片稍稍向右下方移动,使其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有所变暗,此时可调节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亮
C.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光圈(选择较大光圈),使视野亮度均匀
D.用高倍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镜
4.如图所示,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装片的距离。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组合是( D )
1 2 3 4 5 6
A.1、3、5 B. 2、4、6 C.2、3、5 D.1、4、6
5.换用高倍物镜后,显微镜视野会变暗。此时,若想增加视野亮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
6.蓝藻细胞内含有 ,是能进行 的自养生物。与酵母菌细胞相比,蓝藻细胞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教材名称:《分子与细胞》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名称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年级:高一 学期: 上学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技能目标:1.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2.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探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操作要点。2.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教学目标,目标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利用多种教法去突出重点,达成三维目标。⑴理论模型是针对某个问题已经研究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并提出基本概念,这是一种假说――演绎体系,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概念的归纳、细胞学说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模型的建构始于问题和实践,通过类比、演绎、概括等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本节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引领,带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之后,从三个角度让学生开始全面认识细胞: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增加对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感性认识;②对原核和真核生物的进行比较,认识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③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再现科学探究过程。是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延伸,初步学会从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发现的特点,为以后组成细胞的分子和基本结构等章节乃至其他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科学教材中细胞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在细胞基础上的各种生物体结构和生理特征等,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但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此内容更为深入拓展,如原核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从大小、结构特点、生物类群方面);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等,注重了知识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⑶学情分析关于细胞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学说的提出等。在显微镜的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基础,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实验等。但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和学生本身存在的创新能力的欠缺:如何“做”科学即通过实验动手实践能力;运用辨证思维、逻辑思维层层递进认识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中所体现的发散思维,冲破固有思想、观念、理论的束缚等都是本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⑴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⑵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由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重点知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教学设计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讨论,学生顺理成章归纳总结出结论来。让学生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出现更多的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本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设计问题串和表格要使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要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科学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去自主学习,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注重课堂评价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学案、板书,学生实验。以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建立感性认识和讨论交流为主,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完成学案中要求填写的真、原核细胞比较表等。
主要资源 学案、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永久装片等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我们也已经知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那么细胞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中问题探讨中的几张细胞图片,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完成问题探讨。 激发学生了解细胞的兴趣。
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安排实验任务:A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B组:观察蛙皮肤上皮细胞C组:观察酵母菌D组: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各小组都发放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永久装片)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讨论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完成学案中有关内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表)(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以蓝藻作为例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腐生、寄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教师指导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学生阅读,感悟 感悟、升华情感。
自 我 反 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 本节课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细胞形成初步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形成理论认识。课堂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引导、点拨、指导为主;在科学史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和情感升华,避免了空洞的语言讲述,学习效果明显。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①课堂引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一下子就吸引学生,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去了解细胞;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又快又好的找到所要观察的对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