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五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8 12:29:00

文档简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书本第44~47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一发现一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3.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思考、交流中主动掌握面积公式。
4.在探索、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求面积。
难点:推导并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呈现1cm2、1dm2、1m2的面积规定。
(2)(多媒体显示)下图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指名回答)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3个不同的长方形。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例1。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用面积单位表示面积)
告诉大家你拼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并填表。
正方形个数
面积/cm2
长/cm
宽/cm
学生回答题意要求后,教师指出:能拼几种就拼几种。
(2)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思考和讨论,并填写上表。
(3)全班交流。
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拼法不同,所用的小正方形也不同,拼成长方形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面积也不同,面积正好是长边与宽边厘米数的乘积。
教师用学生拼出的长方形初步引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总结公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你能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教学例2。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纸片摆一摆。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例2。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用面积单位表示面积)
图形 长/cm 宽/cm 面积/cm2
长方形A
长方形B
长方形C
(2)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思考和讨论,并填写上表。
(3)全班交流。
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学生拼出的进一步巩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a×b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4页“试一试”。
2.说说所运用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掌握换算的思路与方法。
3.在实际的测量、计算中体会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与思考
1.提问:一个长方形桌布,它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小明说是200平方厘米?你怎样认为呢?
2.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回答。
提问: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不是10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作了铺垫。
3.引题: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进率会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教学例1
1.教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要求:出示一个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
(2)提问: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
(3)交流:有的是1平方分米,有的是100平方厘米。
(4)设疑:大家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怎么会有两种答案?
(5)交流:答案不同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一种是边长用分米作单位,所以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一种是用厘米作单位,面 积就是100平方厘米。
(6)提问:从计算这个正方形面积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7)指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猜猜:你能猜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2)活动: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
(3)汇报:说出自己的方法和验证结果。
(4)指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小结出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比较:将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比较。
(3)指出: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注意之间的区别。
4.完成例2。
(1)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给予指导。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1.书本第4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平方米与平方厘米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书本第37~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考能,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面积的含义。
难点: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并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形、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进行比赛。
(1)比赛:请两个同学进行劳动比赛,一个人擦小黑板,一个人擦大黑板,比比谁擦得快!
(2)发现:学生很快发现这场比赛是不公平的。
(3)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
2.揭示课题。
师:要比比谁擦得快,就是看哪块黑板的面积小,今天这节 课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新朋友——面积。
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操作探究 面积的含义
1.比较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的大小。
(1)看看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
(2)教师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3)黑板表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哪个比较大呢?
(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2.比较课桌面和椅子面的大小。
(1)学生先分别摸摸课桌面和椅子面。
(2)比一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3.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学生举例。由于对面积的概念了解得还不是太多,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语言,要强调是物体的哪个面的面积。
4.比较两个比较接近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比较,说出理由(重叠的方法)。
(3)教师:除了用重叠的方法能比出它们的大小,我还能用同一张小纸片分别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教师边说边演示。)
你也能用小纸片量的方法去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去量。
(4)教师小结:在比较两个面积比较接近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时,直接观察不太可靠,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去比较,也可以用小纸片去量一量。
揭示面积单位。
情境:森林里的新房子造好了,小猪一家分到了新房子,正忙着装修呢。今天要给客厅铺地砖,一大早猪妈妈就吩咐两个猪宝宝去买地砖了。逛了好一会,猪哥哥买了20块地砖,猪弟弟买了30块。他们都说自己买的地砖都刚好能铺满客厅,这是怎么回事呢?
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指出:猪哥哥和猪弟弟的地砖尺寸不同所以块数也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些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5.认识1平方厘米。
(1)量一量:正方形的边长。
(2)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3)摸一摸平方厘米有多大?
(4)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同桌互动: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另一学生用小正方形验证。
(6)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说完用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验证一下。
6.认识1平方分米。
(1)猜一猜: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动一动: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检验。
(3)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4)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面,看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7.认识1平方米。
(1)设疑:教室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来量合适吗?引导出面积单位平方米。
(2)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画一画:小组合作在地上画一画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看看1平方米有多大?
(4)估一估: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里能站多少个同学?
(5)数一数:数一数1平方米里能站多少个同学。
(6)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
(7)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积接近1平方米。
三、巩固深化
1.举例说说不同物体的面各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1)谈话:每个物体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选择的面积单位也就不一样。比如:测量黑板的面积用平方米比较合适。测量衣服纽扣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比较合适。
(2)说一说: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并说说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吗?
四、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对面积的理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