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3-3 1.5物体的内能 达标作业(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3-3 1.5物体的内能 达标作业(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18 00: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物体的内能
达标作业(解析版)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则内能越大
B.的水比的冰的内能大
C.水分子的内能比冰分子的内能大
D.的冰比的水内能小
2.如图所示,是氧气分子在和的速率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速率区间内,温度低的分子所占比例一定比温度高的分子所占比例大
B.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
C.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的最大值向右偏移
D.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高
3.以下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很小,其直径的数量级一般为
C.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
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量度
C.就是1K
D.摄氏温度改变,相应热力学温度也改变1K,两者是等效的
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破碎后不能再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C.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的运动
6.为测算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辐射能,某校科技实验小组的同学把一个横截面积是的矮圆筒的内壁涂黑,外壁用保温材料包裹,内装水。让阳光垂直圆筒口照射后,水的温度升高了1摄氏度。由此估算在阳光直射时地面上每平方米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水的比热容为)
A. B. C. D.
7.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表明了构成悬浮微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C.物体的内能变化时,它的温度一定改变
D.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8.如图所示,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图。设为A、B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时的位置,现将A固定在O点,将B从与A相距处由静止释放,在B远离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速度最大时,分子势能最小
B.B在运动过程中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C.B速度最大时,A对B的分子斥力为零
D.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引力减小得更快
9.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可看成理想气体的氢气和氧气,它们的
A.分子数相同
B.内能相同
C.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D.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10.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温度可以有较大的差别
B.它们的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C.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D.无法判断温度的关系
11.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人类已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能量概念及其量度的方法,其中一种能量是势能。势能是由于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由各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
如图所示,a、b为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以a为原点,沿两分子连线建立x轴。如果选取两个分子相距无穷远时的势能为零,则作出的两个分子之间的势能Ep与它们之间距离x的Ep-x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1)假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只在ab间分子力的作用下运动(在x轴上)。当两分子间距离为r0时,b分子的动能为Ek0(Ek0(2)利用图,结合画图说明分子b在x轴上的运动范围。
12.将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乙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间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若质量为m=1×10-26 kg的乙分子从r3(r3=12d,d为分子直径)处以v=100 m/s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向甲分子飞来,仅在分子力作用下,则乙分子在运动中能达到的最大分子势能为多大(选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13.某同学设计的气压升降机如图所示,竖直圆柱形汽缸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汽缸内壁光滑,活塞与内壁接触紧密无气体泄漏,活塞横截面积为S,活塞及其上方装置总重力,活塞停在内壁的小支架上,与缸底的距离为H,气体温度为T0,压强为大气压强p0.现给电热丝通电,经过一段时间,活塞缓慢上升.上述过程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_____(选填“不断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除分子碰撞外,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_____(选填“引力”“斥力”或“零”)。
14.摄氏温标:在1954年以前,标准温度的间隔是用两个定点确定的.它们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汽化点)和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饱和空气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冰点).摄氏温标(以前称为百分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设计的.如图3所示,以冰点定为0 ℃,汽化点定为100 ℃,因此在这两个固定点之间共为100 ℃,即一百等份,每等份代表1度,用1 ℃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摄氏温标用度作单位,常用t表示.热力学温标由开尔文创立,把-273.15 ℃作为零度的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或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用K表示单位,常用T表示.试回答:
(1)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2)如果可以粗略地取-273 ℃为绝对零度.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_______℃,即为_______ K,水的沸点是______℃,即______ K.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物体运动速度影响的是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无关。故A错误;
B.质量不一定,0℃的水比0℃的冰的不能比较内能大小。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是分子具有的,所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故C错误;
D.0℃冰融化成0℃水要吸收热量,所以100g0℃的冰比100g0℃的水内能小。故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由图知,在同一速率区间内,温度低的分子所占比例一定比温度高的分子所占比例不一定大,故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比例变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故B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的最大值向右偏移,故C正确;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减少,故D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3.C
【解析】
【详解】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观察到,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可以观察,因为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故B正确;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即使水结为冰,水分子不会停止热运动。故C不正确;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加,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4.C
【解析】
【详解】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由分子平均动能的决定。故A正确;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量度,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故B正确;
C.两种温标的0点不同,由T=t+273.15K知, 1℃就是274.15K.故C错误;
D.由T=t+273.15K知,△T=△t,即热力学温标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标温度的变化。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玻璃破碎后不能再拼接在一起,是因为玻璃缝隙过大,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故B符合题意;
C.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摩尔体积,根据,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
【详解】
圆筒内的水经过2mm照射后,增加的内能为△U=Q=cm△t,其中c=4.2×10?3?J/(kg?℃) 所以△U=4.2×10?3?×0.6×1J=2.5×10?3?J 每分获得的能量为2.5×10?3?J÷2??min=1.25×10?3?J/min 圆筒面积S=3×10?-2?m?2?=3×10?2?cm?2? 地球每分每平方厘米获得的能量为1.25×10?3?÷(3×10?2?) J/(min?cm?2?)=4.2 J/(min?cm?2?) 每分每平方米获得的能量为?4.2×104J/(min?m?2?)
A. 4.2×104J,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 4.2×103J,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4.2×102J,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D. 4.2J,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7.B
【解析】
【详解】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表明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选项A错误;
B. 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10r0(r0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选项B正确;
C.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等都有关系,则当物体的内能变化时,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选项C错误;
D. 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10r0(r0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它们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选项D错误;
8.A
【解析】
【详解】
AB.由到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时,ab间的分子势能最小,A正确B错误;
C.根据动能定理,分子间的距离从增大到过程中,动能增加,从到无限远,动能减小,所以时b的动能最大,a对b的作用力为零,C错误;
D.b从与a相距处由静止释放,b远离a的过程中,距离增大,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斥力减小较快,D错误
9.D
【解析】
【详解】
A.氧气和氢气的摩尔质量不同,质量相等的氧气和氢气的摩尔数不同,所以分子数也不相同,故A错误。
B.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为零;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时,氧气和氢气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质量相同的氧气和氢气,氧气的分子数比氢气分子数少,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所以氧气的内能要比氢气的内能小,故B错误。
CD.温度相同时,氧气和氢气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由于氧气分子的质量比氢气分子质量大,所以它们的平均速率并不相等,故C错误,D正确。
10.C
【解析】
当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它们有相同的状态参量,所以具有相同的温度,故C项正确,ABD错误。
11.(1)Epm =Ek0-Ep0(2)△x=x2-x1
【解析】(1)当b分子速度为零时,此时两分子间势能最大,根据能量守恒,有Epm=Ek0-Ep0;
(2)由Ep-x图线可知,当两分子间势能为Epm时,
b分子对应x1和x2两个位置坐标,b分子的活动范围△x=x2-x1,如图所示。
12.5×10-23 J
【解析】在乙分子靠近甲分子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又因为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当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可认为为零,所以当速度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大:
即。
点睛:本题考察能量守恒,在只有分子力做功的过程,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分子动能最小时分子势能最大即可求解。
13.不断增大 零
【解析】
【详解】
温度是气体平均速率的衡量标志,温度不断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不断增大;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合力可视为零。
14.(1) T=t+273.15 K  (2) 0 273 100 373
【解析】
【详解】
(1)摄氏温标冰点温度为0℃,汽化点温度作为100℃,且用t表示;而热力学温标是把-273.15℃作为0K的.用K表示,所以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T=t+273.15K.
(2)如果取-273℃为绝对零度,则T与t的关系为T=t+273K,显然,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即为273K;水的沸点是100℃,即为373K.
(3)因T=t+273.15K,所以当t由1℃增加到2℃时,T就由1+273.15K=274.15K增加到2+273.15K=275.15K,显然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温度升高了1K.
【点睛】
本题对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区别,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T=t+273.15K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