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的踪迹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从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中寻找美、体会美;欣赏纹理美,会制作简单的纹理。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从多角度维度发现事物的美并感悟美。
2.感悟纹理的美,制作纹理美。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维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吸管、刷子、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带有纹理的物品等。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名胜古迹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
4.纹理图片的欣赏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欣赏视频,激发兴趣
感受乡村的宁静之美
感受城市的动感之美
学生谈谈感受
师小结:只要你用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美。
二、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一)展示课件一,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1.师请学生谈谈对这组照片的体会
2.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有层次感;许多花绚丽多彩。
(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寻找美的踪迹
三、新授
(一)展示课件二,请学生欣赏名胜古迹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师请学生谈谈对这一组照片的体会
2.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宋朝诗人苏轼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所发现的美。
(二)展示课件三,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2.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三)学生练习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发现的美。(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辽阔的大海很美丽;碧绿的草原很美丽;晶莹的水珠也美丽;西递的古民居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四)展示课件四,欣赏自然界的纹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纹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美,找寻纹理制作的方法。)
1.在欣赏照片纹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2.在欣赏制作的纹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小结:列举制作纹理效果的一些方法,如用叶子沾墨拓印制作,用揉皱的纸张沾墨制作肌理效果等等。
4.师启发学生: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五)师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四、总结
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五、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1.用你喜欢的绘画形式画下你寻找到的美;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纹理效果的作品;
3.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纹理等生活中你发现的美的照片。(这一项作业可以课余、假期完成)
(要求:三者任选其一,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
六、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七、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一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注:拍摄的优美照片可以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以共享)
附板书设计: 2.寻找生活中的美
山、水、人 …… 美(乡村宁静之美)
高楼大厦、霓虹灯……美(城市动感之美)
去发现
美无处不在 去感悟
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