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点亮小灯泡
教学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 “电”单元的第二节课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二大主要活动:一是“让小灯泡亮起来”,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观察电池、电线、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五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讨论电路的多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学情分析:
虽然目前四年学生们还只学习了上册内容,但孩子们对电的其实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关电灯,观赏花灯,但学生对于电的知识还是为零的状态。虽然家长在家时常对孩子说我们不能乱碰电器或插座,但孩子真正对于为什么不能碰这一概念还是了解地比较少。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不熟悉,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更是迷糊,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不懂的简单电路的组成。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会辨认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2、认识简单电路及电流的流动,明白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能发光,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
3、分析了解通路、断路、短路等方式,明白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各器件,了解其结构名称。
2、想办法将小灯泡点亮,观察、描述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将连接装置图画出来。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4、渗透安全用电和环保理念。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灯泡,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见过小灯泡吗?
2、让同学们凭借日常的无意观察说说印象中的小灯泡构造。
二、小组观察,认识小灯泡、干电池、导线
1、小组仔细观察小灯泡,感知探究。请同学说说再次观察后新发现的构造,幻灯片同步演示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强调金属架和连接点关系,以及灯丝在小灯泡中的作用。提示电流在小灯泡中是如何流动的,为学生后一步尝试连接电路装置打好基础。(板书:小灯泡)
2、介绍干电池的作用以及构造。知道电池上部有突起的作为+极铜帽,底部是-极的锌壳。
3、介绍导线构造,可以将电流从导线的一端传送到导线的另一端。
有了吉祥三兄弟,我们就可以将小灯泡点亮了。(板书:点亮)
三、动手实践,尝试小灯泡点亮的不同方式,画出装置图
1、动手前,还得讲清规则,看看咱们要注意些什么。(幻灯片展示注意事项:小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保持良好的纪律)实验结束将比一比哪个小组连接方式最多。
2、分小组动手尝试点亮小灯泡,分别将点亮和没有点亮的方式画在在实验记录单上。
3、学生上台汇报,请两名同学带上实验器材上来展示,汇报员在黑板上画出连接方式,并向大家解释如何连接的。
4、总结亮与不亮的连接方式,提出为什么有的连接方式会使灯泡亮起来,但有的方式灯泡却不能亮的问题。学生提出猜想,尝试总结共同点。
四、探索电流的流动
1、再次巩固电流在灯泡中的两种流动方式,以及电流是从电池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2、学生在学习了电流在灯泡和电池中流动的方法后,自主探究电流在各个装置图中流动路线,请学生上台用手形比画电流流动的路线。
3、渗透通路、短路和断路的概念。明确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来,经过灯丝,再从电池的负极回到电池,形成了闭合线路,这样小灯泡才会变亮,形成通路;当电池的两端直接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板书:通路、短路、断路)
4、动画演示通路、短路和断路,更加直观感受电流流动,巩固新知。
五、知识拓展,回归生活
1、安全用电:实验过程中,很多同学已经亲身体会过了短路,有了短路手感觉麻麻的,电池发烫,体会到了短路有危害。告诉学生生活中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更不能随意接触插头。
2、倡导环保:实验用的是干电池,他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伤害,但废旧电池对我们环境危害却非常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要随意丢弃,要注意回收利用。
评价与建议:
自主学习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