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牛顿这位科学家以及他所做的的贡献。
3.能够通过游戏感知物体重力的存在、速度和方向。
4.初步了解失重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到地球上的物体垂直向下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引力。
【教学难点】
从“抓尺子”的游戏中体会到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长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个动态图片。(课件演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图片,学生观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谁来说一说。
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了。
师:那它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
生:苹果成熟了。
师:你真聪明!熟透了的的果实会自然地落到地面,那究竟为什么是向下落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来探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活动中感知物体下落的现象,再次引发思考
1.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邀请同学们上来做一些小游戏。谁愿意参与进来呢?
2.由三名同学上台做原地跳高动作。(台上学生演示,台下学生观察现象。)
3.由三名同学上台分别做向上抛书、抛橡皮、抛笔等活动。
4.师:这些活动都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面。
师:这是不是和苹果落地的现象是一样的呢?那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的这个现象的吗?
了解关于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
1.谈话: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你们了解牛顿吗?谁来介绍一下他。(课件出示牛顿简介,学生介绍)
2.师:牛顿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万有引力就是牛顿发现的。下面由老师来为你们讲讲这个故事吧!(师讲述故事)
3.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听完了这个故事,牛顿又是怎样对这个现象做出解释的呢?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打开书46面,自学这一部分内容,然后结合牛顿的发现,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苹果落地的原因。
师: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在积极的讨论问题,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起来汇报?
师:你们作出的解释和大科学家牛顿的解释基本是相同的,真了不起!
师:看不见的某种力来自哪里呢?
生:地球。
师:这么说,是地球的某种力把苹果拉向了地面,对不对呀?这就跟一个吸铁石能把东西吸起来有着相似的道理,说明了地球有一种什么力呢?
生:吸引力。(板书:地球吸引力)
4.师:对,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地球对任何物体都有一种吸引力,而苹果就是因为自身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了力,这个力就是牛顿所说的重力。(板书:重力)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这一句话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苹果不是落向两旁的原因。大家都明白了吗?
巩固新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师:生活中关于苹果落地的现象还有很多,你能列举出一些吗?(学生举例回答)
2.师: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那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教师先举例示范,学生回答)
抓尺子实验,体验重力的存在、速度和方向
1.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尺子,现在我们来玩儿一个游戏吧!游戏名字叫做和重力“赛跑”——抓尺子。
2.讲解实验要求:一位同学拿着一根长尺,从高处往下丢落,另一位同学在下面接住。
3.教师演示。
师:先看老师演示一遍,瞧仔细了!
4.各小组展开实验。
5.由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师生交流。
6.师:从抓尺子的游戏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学生汇报。(通过游戏,感受地球吸引力造成的物体下落速度,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8.课件出示图片,师讲解: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心。大树、下落的苹果、人以及它抛出的球都处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我们来看看他们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一样的吗?(学生观察)
9.生:一样,都是垂直向下。
10.小结:垂直向下,指向地心。
六、知识拓展——了解失重现象
1.师:同学们听说过神舟飞船吗?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技术的飞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胜利。作为中国人,你们感到骄傲吗?宇航员们离开了地球,在神秘的太空中生活,那么远的距离,宇航员们是怎么生活的呢?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2.师:视频里播放的是宇航员在神舟九号天宫舱内的生活,你们觉得最有趣的的地方在哪里?任何物体都有重力,为什么宇航员的身体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生猜测回答)
3.师:这是由于他们离开了地球,没有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所以他们就缺乏了向下的重力,双脚自然地离开地面,身体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一种失重现象。
七、回顾知识,谈收获
1.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2.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地球吸引力
重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