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8 13: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
(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概况: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
鉴真在754年抵达日本后,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第6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开始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朝鲜乾元重宝
(始铸于998年)
形制仿唐乾元重宝
唐长安城示意图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示意图
日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后仍仿长安建都城都城平壤仿长安、洛阳建成,也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唐大明宫大角观建筑推测复原图 日本宇治平等院凤凰堂韩国首尔景福宫勤政殿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日本在5世纪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使用的是汉字。8世纪中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偏旁创立“片假名”。9世纪初,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据中国草书,创立“平假名”。在韩国还没发明韩文字前,虽然讲的话是用韩语,但是文字的书写,几乎是使用汉字。 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发明韩文。日本画家的作品
留学生吉备真备回国后教授仕女学习刺绣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6世纪和7世纪时,朝鲜半岛的新罗为了求佛法,向中国唐朝派遣了很多僧人。这些人在唐朝接触茶后,回国时把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韩国韩服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和新罗。日本三彩盖罐 奈良八世纪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文不断传入日本,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尤为日本人民喜爱。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喜爱,唐人的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日本的茶道源于……二、唐与新罗的关系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新罗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成就新罗仿照唐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崔致远 三、玄奘西行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玄奘《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人物介绍玄奘(本名陈祎,602年~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辛,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宴席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国。葱 岭于 阗1.读史料: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取经回长安图》3.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大唐西域记》书影《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论从史出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外国学习;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是可靠的保障。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以史为鉴: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增强综合国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