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8-11 14: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洞庭湖中所有的鱼 B.天空中飞的鸟
C.北京市 D.长白山上所有的植物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有满足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都具备的才是生态系统。洞庭湖中所有的鱼只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天空中飞的鸟也只有消费者,长白山上所有的植物只有生产者。而北京市指的是整个城市,包括北京市里面的所有生物和生活环境,所以北京市是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C
【例2】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木耳 B.菟丝子 C.葫芦藓 D.水绵
解析:分解者是指能把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包括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木耳属于真菌,进行腐生生活,能将枯枝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而菟丝子是一种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只能寄生在活植物体上获取营养,属于消费者;葫芦藓和水绵属于植物,进行自养的营养方式,是生产者。
答案:A
1.(湖北恩施)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2.(湖北恩施)恩施州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3中的
3.(韶关市)2008年初我市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不少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4.(十堰市)下列关于陆地生活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一般都有防止水分触失的结构 B。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C.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肺 D。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5.(2010湖北恩施)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6.(2010年湖北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蚱蜢→食虫鸟 B.食虫鸟→蚱蜢→草
C.田鼠→蛇→鹰 D.草→蚱蜢→食虫鸟
7.(2010巢湖学业水平考试)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 阳光→草→兔→狼 B. 草→昆虫→青蛙→蛇
C. 蛇→青蛙→昆虫→草 D. 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8.(2010黄冈市)右图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关于该图解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牛、细菌、真菌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只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它在牛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
D.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难以恢复原样
9.(2010盐城市)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在田间焚烧秸杆 B.绿化美化环境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
10.(2010年湖北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我国曾开展过一次“剿灭麻雀”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A.会破坏生态平衡 B.会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
C.会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D.减少了人类的朋友
11.(2010盐城市)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 丙 乙
12.(2010年枣庄)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3.(2010年枣庄)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将一定量湿润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然后在2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将2个装置均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的是
A.甲 B.乙 C.均明显减弱 D.不确定
14.(2010年枣庄)我市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上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时松土、施肥 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15.(2010年南京)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克隆动物 D.法制管理
16.(2010年南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4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7.(长沙市生物会考试题)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藻类 B.水蚤 C.小鱼 D.大鱼
18.(龙岩市)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9.(龙岩市)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
20.(龙岩市)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21.(韶关市)在我市的北江河里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鲫鱼      B.浮游动物    C.水藻     D.淤泥
22.(韶关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
A.螳螂       B.蝉   C.黄雀     D.植物
23.(韶关市)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
A.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有人类的控制
24.(韶关市)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了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了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了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5.(十堰市)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树林 B。树林中的动物 C。树林中的植物 D.树林中的生物
26.(十堰市)图l表示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A.①→④→①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十堰市)图1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台作 D。互不影响
28.(2010年苏州市初中结业考试)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蚌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乌→蛇→鹰
29.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30.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
31.外来物种入侵将造成的危害是
A.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B.仅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
C.仅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等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2.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33.(2010济宁学业水平考试)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有关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中的所有生物 B.微山湖中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微山湖
34.(2010巢湖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理智的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它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
C. 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
D. 绿色植物不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也不能调节气候
35.(2010湖北恩施)恩施州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3中的
36.(2010年聊城市)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37.(2011届南通市)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
3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9.(2011届南通市)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 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
40.(2011届南通市).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B.光合作用旺盛,利用水分多
C.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 D.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减少
二、非选择题
1.(2010龙岩市)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
(2)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的。
2.(2010徐州市)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现已在全国农村得到逐步推广。江南农民发明了“高效
稻田混养模式”,插秧时种植的行间距拉大,将鸭子放养在稻田中。稻田中的浮萍、杂草、田螺和稻田害虫等成为鸭子的食物,鸭子的排泄物又是水稻极好的肥料。这样即省肥省农 药,又实现了水稻和鸭子的双丰收。
资料二: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
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的“超级水稻”,已经在全国的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大米作为人们的主食,其主要营养成分淀粉储存在水稻种子的 中。人体摄入淀粉后,最终在小肠中消化成 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2)以下是资料一中的食物链,你认为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填选项字母)。
A.稻田害虫 → 田螺 → 鸭子 B.浮萍 一 田螺 一 鸭子
C.杂草 ← 稻田害虫 ← 鸭子 D.水稻 → 稻田害虫 → 鸭子
(3)普通水稻不能高产、抗病、抗旱,根本原因是控制该类性状的 与“超级水稻”不同。
(4)水稻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在水稻幼苗生长的过程巾,随着细胞数量的逐渐增加,
每个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填选项字母)。
A.12条 B.24条 C.逐渐增加 D.逐渐减少
3.(2010徐州市)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徐州市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争取把徐州建设成低碳经济生态示范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 碳一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右图大气中的碳通过[①]______作用进入植物
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______中完成:
(3)右图表示碳返还大气中的途径有哪几条 _____ (填写序号)。
(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______ 。
4.(2010年湖北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被称为 者。
5.(2010年三明市)(4分)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构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 _部分。
(2)写出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
(3)该池塘被有霉物质污染,从图中看出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
不断积累。
(4)图中大鱼小鱼属于生态系统的__ __者
6.(2010年南京)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
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7.(2010聊城市)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的多样性、____的多样陛和____的多样性。其中保护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____,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
的____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
8.(2011届南通市)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_______________,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 。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3)图中各条_______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 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_________ (填“减少”或“增加”)。
9.(2010菏泽)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构成。
(2)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 。
(3)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 。
(4)猫头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 进行的 作用。
(5)如果当地有人开办工厂,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中 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10.(2010菏泽)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11.(2010年枣庄)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下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图中的食用菌属于 者。
(3)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 条食物链。[]
(4)该生态系统的自动 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各类少, 简单。
(5)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是因为
① 。
② 。
12.(2010湖北省咸宁市)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右图,得出你的观点: 。
(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如 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 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 (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的总量 。
(3)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C D D B D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D A A D C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A A C A D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D D D B C A A
二、非选择题
1.(1)草(草原植被)→鼠(鼠类)→食鼠动物
(2)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有限(度)
2.(1)胚乳葡萄糖(2)D(3)基因(4)B
3.(1)二氧化碳(2)光合叶绿体(3)②③④⑧(4)生产者和分解者
4.生物圈分解
5.(l)非生物(2)水生植物→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3)食物链(4)消费
6. (每空1分共4分)
(1)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
(2)C (3)太阳能 (4)B
7. (1)生物种类 基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2)草场退化 自动调节 (3)生物 (4)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8.(1)生产者消费者(2)青蛙猫头鹰(3)食物链(4)减少
9. (1)4
(2)生态系统
(3)绿色植物→鼠→鹰
(4)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5)鹰
10.B
11.(1)人
(2)农作物分解者
(3)3
(4)调节营养结构
(5)①大棚的利用提高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或有更多光能流入)
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或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中还有一部分被人利用)
12.(1)以下回答均可(评分要点:要在分析图像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结论,而不要脱离图像,说些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观点!)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低碳生活理念,似乎不那么重要与迫切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
(2)生物细菌、真菌(或:细菌;真菌;分解者;微生物)不变(或:保持稳定)
(3)植物类食物(或:谷类;蔬菜类;蔬果类等。填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均可)
图3
图3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