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语文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下语文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8 12: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学习 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写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学生听讲 知识导入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听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齐读三首古诗。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首古诗,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学习《从军行》 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作者是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古诗第一、二句写什么?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 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 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奇丽壮阔,苍凉雄浑 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 环境恶劣;战争惨烈;戍边将士的孤立无援你会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 快点回家 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 战士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 他们心中怎么暗暗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突出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拓展提高 你知道作者的从军行七首吗?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u)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课堂练习默写从军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释下面词语 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穿:磨破。 作业布置 解释词语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你会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学生分析朗读 学生理解 拓展提高 学生练习 思考理解 师生合作,老师指点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诗人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
板书 古诗三首从军行环境 决心壮志豪情 誓死破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