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三)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计算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六三)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计算器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9 06: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导学问题
1.

根据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
4.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5.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128×6吗?
6.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算式吗?
9999×11=
9999×12=
9999×13=
9999×14=
那么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9999×15=
9999×16=
9999×17=
9999×18=
9999×19=
四、参考资料
1.计算器发展史
最早的计算工具诞生在中国,说起计算器值得俺们骄傲的是,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圆柱型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到了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
早期的计算器只能做运算,而不能存储结果;1833年「电脑之父」--英国的科学家巴比奇构想出一部能够储存的机械式电脑,但直到他死时仍无法实现。在战争的压力之下,人类发明了许多新奇的事物,电脑也不例外。电脑以巴比奇的原理为基础,但使用的是电子阀或真空管而非齿轮和杠杆。1943年在英国出现了第一部电脑,名叫科罗赛斯,用来破解德军的密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有很大的帮助。而第一部通用电脑是由美国人在1946年所制造的,名为埃尼阿克,体积庞大,温度又高,包含了19000个电子管,后来,人类发明了电晶体和微晶片后,电脑才得以缩小。
而现在普遍使用的小的电子计算器是有克里夫·辛克莱在1972年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