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古往今来,数不尽的文人墨客都会用诗歌来表情达意,那么关于诗歌,你有什么看法呢?
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 短诗五首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重点)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难点)
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重点)
文体知识简介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它是适应时代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这一名称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开始使用。现代诗歌的特点有:
①形式自由;
②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③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1918年,《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中国白话诗歌之先河。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新课导入
月夜
沈尹[yǐn]默
学习目标
1.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以行书著名."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主要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沈尹默书法作品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年1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国家的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但这个年代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由此诞生了,尤其是《月夜》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创作背景
诗歌朗读
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读出节奏 2.感受意蕴
诗歌赏读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述出来。
环境描写
2."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属于什么描写?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霜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通过对“霜风、月光”景物的描写
①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夜晚
② 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氛围;
③ 烘托人物孤独的心情;
④ 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3.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象征意义: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现状。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
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站立着”象征着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象征着挣脱、倔强,
也象征着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它的主旨是怎样的?
理解主旨:
写作背景: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主旨:《月夜》中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顶高的树烘托出“我”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我”与顶高的树“并排立着”而没有“靠着”,表明“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了他们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精神。
这四个“着”字的铺排,是引发诗意的源泉。“着”字放在每行诗的末尾,在整体上起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作用;“着”字轻声,显示着坚韧和执着,与诗的主题相得益彰。
4.《月夜》每行诗末尾都用“着”字,有什么妙处?
1.意境清新,含而不露。
本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诗中的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造出浑然一体的画面与意境,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2.手法多样,语气委婉。
诗人以霜风、明月、顶高的树烘托“我”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白描手法的运用,使诗中“我”的形象更加明晰。此外,诗歌每行诗末尾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读起来语气委婉,节奏自然。
写作特色总结
拓展延伸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fū
译文参考: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写出学完这首诗后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读一读沈尹默其他的诗篇,感受现代诗的特点。
欣赏沈尹默的书法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 后 作 业